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黄冈景秀 (5)
按年份分组
1999(3)
1998(1)
1997(1)
按来源分组
地震学报(中文版)(2)
其它(1)
地震学报(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3届年会(1)
相关搜索词
利用人工地震测深成果解释大别山重力资料
作者: 楼海 王椿镛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3届年会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人工地震测深  大别山重力资料 
描述:利用人工地震测深成果解释大别山重力资料
三维连续密度分布的重力计算及应用
作者: 楼海 王椿镛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力综合解释  地震  重力解析公式  三维连续密度分布 
描述:给出了基于矩形网格模型的三维连续密度分布的重力解析公式.这种密度模型与一类地震层析算法采用的速度模型有相同的参数化形式.因此,地震层析成像的速度模型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适当的速度-密度函数转换为密度模型,从而进行地震-重力资料的综合解释.一致性的速度-密度模型还有利于地震-重力资料的联合反演.试验表明,在相同计算精度下,变密度分布情形的线性密度算法比常密度算法要快.利用这个算法对大别山东段的三维地震层析结果进行了地震-重力的综合解释
三维连续密度分布的重力计算及应用
作者: 楼海 王椿镛  来源:地震学报(中文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力综合解释  地震  重力解析公式  三维连续密度分布 
描述:给出了基于矩形网格模型的三维连续密度分布的重力解析公式.这种密度模型与一类地震层析算法采用的速度模型有相同的参数化形式.因此,地震层析成像的速度模型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适当的速度-密度函数转换为密度模型,从而进行地震-重力资料的综合解释.一致性的速度-密度模型还有利于地震-重力资料的联合反演.试验表明,在相同计算精度下,变密度分布情形的线性密度算法比常密度算法要快.利用这个算法对大别山东段的三维地震层析结果进行了地震-重力的综合解释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地壳上部的三维速度成像
作者: 王椿镛 楼海 王飞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三维速度结构  大别造山带  非纵测线  地壳上部  超高压变质带 
描述:大别山深地震测深剖面采用了纵和非纵测线相结合的观测系统。根据纵和非纵测线的地震记录中拾取的初至波走时数据,反演了超高压变质带及其邻近地区地壳上部的三维速度结构。超高压变质带内地震射线的覆盖程度较高,因而地壳上部速度分布具有较高的分辨。速度成像显示了该地区地壳上部的结构特征: 2km深度上速度分布与地表的地质构造明显相关;在5km至10km深度上,超高压变质带显示相对高速,表明这一深度上岩石可能与含量较高的超高压变质岩有关;在南大别和北大别之间速度异常的变化可与水吼-五河断裂相联系;二郎河炮点下方深度5km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作者: 王椿镛 楼海 王飞  来源:地震学报(中文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维速度结构  大别造山带  非纵测线  地壳上部  超高压变质带 
描述:根据大别山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 取得了大别山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 二维地壳结构显示了碰撞造山带的特征和超高压变质带的深部地球物理证据. 地壳上部的三维速度结构表明: 在2 km 深度上速度分布与地表的地质构造明显相关, 在5~10 km 深度上超高压变质带显示相对高速. 布格重力异常的观测资料显示大别山地区有较大范围的负异常. 在由上部地壳引起的布格重力异常中, 超高压变质带则为正异常区. 由于在地震剖面的二维地壳模型中, 造山带的山根仅有4~5 km 厚, 且上地幔顶部的速度横向变化不明显, 因此可以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