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胡风文学思想及理论研究
作者: 鲁贞银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思想  胡风 
描述: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胡风居于一个关键性的地位,不论是从他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还是从他所坚持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来看,胡风文学思想与理论都直接反映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主要环节。因此,要摆脱以政治意识形态来分辩“是非”的二元对立框架,不同于对胡风文学理论命题的单... >> 详细
全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胡风居于一个关键性的地位,不论是从他的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还是从他所坚持的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来看,胡风文学思想与理论都直接反映着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的主要环节。因此,要摆脱以政治意识形态来分辩“是非”的二元对立框架,不同于对胡风文学理论命题的单... >> 详细
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杨绍军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文学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 
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不仅是中国学术文化的中心,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基地。这里汇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众多的精英人物,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冯至、李广田、卞之琳等作家和诗人以及他们的学生汪曾祺、穆旦、郑敏、杜运燮等共同构成了西南联大作家、诗人群。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对人生、现实和自身体验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的现代文学作品,奠定了他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胡风文艺思想与七月派小说创作的文艺风范
作者: 胡芊  来源:求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七月派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  胡风文艺思想 
描述:七月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路翎、丘东平、彭柏山、冀汸等为其优秀代表。胡风是七月派小说写作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七月派作家以浓郁的忧患意识,描绘了由时代的压迫、社会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交织着的人生图景,主张注重主观感情的渗入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其作品注重表现人物强悍得近乎疯狂的原始生命力,充分体现了胡风揭示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理论。然胡风文艺思想深受俄国文艺思想和日本文艺思想的影响。所以,七月派小说写作充分体现出了域外文艺思想影响的痕迹。理解这一点是把握胡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杨亚林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梅娘  小说 
描述:梅娘是 1940年代沦陷区的一个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本文认为她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了最初的爱情社会价值论到后来的爱情本质论的转变;她在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方面与“五四”文学有密切联系,但她在探讨女性意识时具有更多的现实感和复杂性,尤其是对爱情本质的思索超越了“五四”。
《莫须有先生传》与《堂吉诃德》之比较研究
作者: 夏元明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中国现代文学  《莫须有先生传》  《堂吉诃德》 
描述:《莫须有先生传》深受《堂吉诃德》影响。两部作品不仅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文体上 ,游戏的笔调、“涉笔成文”的结构 ,也是两部作品共同的审美特征。《莫须有先生传》可以说是 2 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堂吉诃德》
废名与鲁迅
作者: 陈建军 孔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废名  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 
描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1930年代,废名对于鲁迅,经过了从敬爱、亲近到疏远、龃龉相生的感情和认识变化。废名是周作人的大弟子,秉持自由主义立场;随着鲁迅思想变化并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他们之间的思想矛盾显示出来。废名对鲁迅的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一曲中国民众生存的赞歌——兼论废名的民众观
作者: 张吉兵 余群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  废名  生存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民众 
描述:《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以传统史家实录的方式记录了武汉会战战区地带黄梅乡村民众的真实的生活图景。小说在富于时代、地域色彩的民俗和风情的书写中,展示了中国民众壮丽的生存姿态、顽强的生存意志、坚韧的生存毅力。中国民众求生诉求的强度,正写照着侵略者的残暴的酷烈程度。
论废名《桥》的闺阁情趣
作者: 夏元明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桥》  废名  艳情文学  闺阁情趣  中国现代文学 
描述:闺阁情趣是表现在作品中的作者关于女性、关于闺阁生活的审美情趣。废名长篇小说《桥》中所表现出的闺阁情趣 ,其产生 ,既与温庭筠、李商隐等人的艳情文学影响有关 ,又与作者自己的情感经历有着潜在的联系。这种情趣的表达 ,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旧时艳情文学的局限 ,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但也存在境界相对狭小的缺陷
过去与现在:《边城》隐性结构及其文化意蕴的诠释
作者: 杨亚林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文化诠释  中国现代文学  结构 
描述:在众多论《边城》结构的文章中 ,人们更多从显性结构论及沈从文的笔墨意匠。实际上小说中还有着过去和现在相对应的隐性结构 ,这种隐性结构决定着故事人物命运结局和作家情感基调。作者从分属两个时代的代表翠翠母亲和翠翠身上发现了传统生活美好的面影以及现在生活的变异 ;在翠翠带感伤意味的爱情故事中涵纳了作者对湘西传统失落的挽悼 ,对造成此种变异的现代文明和社会深深的隐忧。
接受与背离:“五四”一代人与基督教
作者: 林季杉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教观  基督教  实用理性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知识分子 
描述: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与基督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在写作与言论中吸收了大量的基督教文化、思想资源,但真正信任基督教或理解基督教教义的却为数甚少。中国传统的世俗化的政治化的宗教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反殖民"情绪、实用理性主义、政治民族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因素,使"五四"一代人对基督教从接受转向背离。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