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人 (6)
地方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5(4)
2014(1)
1993(1)
1990(1)
1988(1)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3)
黄冈师专学报(1)
高中生(1)
文苑(1)
金秋(1)
剑南文学(1)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1)
相关搜索词
苏东坡认错
作者: 曹玉雪  来源: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团练副使  著名文学家  王尔  秋花  昨夜西风 
描述: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与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私交不错,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词。有一次,苏东坡去王安石家拜访,恰逢王安石不在,只见王安石的书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诗,其中的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颇为自负的苏东坡看后,心中感到好笑,认为在秋天开放的菊花(黄花)怎么会像春天
眷恋田园
作者: 郭亚枢  来源:剑南文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贬黄州  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  水部员外  苏东坡传  情感寄托  东坡  生活理想  南唐后主李煜  田园诗歌 
描述:前不久在读苏东坡传记时,看到受臭名昭著"乌台诗案"影响,东坡谪贬黄州,他被授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就为我的老乡担忧,一个天性活泼、行动洒脱的人如何受得了这罪?一个曾丰衣足食、富足荣耀的人如何接受清苦生活?其实,"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都是虚职,朝廷俸禄名存实亡,而"本州安置"倒实在是接受监督改
东坡风骨东坡肉
作者: 张永芳  来源:金秋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长水远  团练副使  谢表  元丰二年  少闲  东坡  佛印  别黄州  不得志  禅悦 
描述:东坡风骨苏东坡的人生之秋在湖北黄州。宋神宗元丰二年春,苏轼于徐州调任湖州,在湖州任谢表中,苏轼写道:"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自然被"新进"视为眼中钉,御史李定等人摘取苏轼的文字,认为苏轼妄自尊大;又曲解他的诗,诬陷他毁谤朝廷,结果被逮捕入狱。秋风乍起。出狱后的苏轼被贬往黄州任团练副使,而且不准他擅离该地区,也无权签署公
苏轼《前赤壁赋》讲录(第一讲)
作者: 叶嘉莹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赤壁赋  子瞻  超旷  团练副使  《前赤壁赋》  神宗  名满天下  生活背景  嘉祐  三苏 
描述:这次我们看《赤壁赋》,以前我曾经谈到过,要了解、欣赏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生活背景有所了解,才能对文章有更深的体会。在讲《赤壁赋》之前,我们还是先看看苏东坡的
苏轼"遭遇"王安石
作者: 韩闻  来源: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警世通言》  闰八月  咏菊  二字  团练副使  秋花  赏菊  冯梦龙  秋霜  清朝中叶 
描述:世间是一物降一物,苏轼才高,偏又遇上更高一筹的王安石,多次交手,他始存轻慢,终落羞惭。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描写了王安石为难苏学士的一些细节。有一天,翰林学士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尚未写完的咏菊诗草稿,只有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反复琢磨,"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可延斗秋霜,怎
苏轼背《汉书》
作者: 张勇  来源:高中生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年  城东  团练副使  湖北黄冈  能将  联想记忆  东坡居士  司农  抄书 
描述: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为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建了一个小屋,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开始用读书驱散人生的阴霾。司农朱载是苏轼来黄州后结识的一个文友。有一天,朱载拜访苏轼,通报进去之后,很长时间也不见苏轼出来。朱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尴尬。过了足足一个时辰,苏轼才走了出来,
《石钟山记》的思想及艺术价值
作者: 聂鸿飞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临汝  求一  安国寺  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  湖北黄冈  老庄思想  元丰二年  石钟山记  量移 
描述:苏轼的《石钟山记》写于元丰七年(1084)。在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四年后又被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官衔仍是"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乌台诗案"中所蒙受的冤屈、凌辱,贬谪黄州时生活上的艰辛、困顿,精神上的苦闷、空虚,他是从来没有淡忘的。虽然想"归诚佛僧,求一洗亡"(《黄州安国寺记》),虽然以老庄思想自我宽慰,但终究是解脱不了的。所以苏轼移官汝州时仍是怀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上路的,并不是因内迁而轻松愉快。我想是应该这样把握苏轼写作《石钟山记》的心态
直中见曲 寄慨深长——苏轼《满庭芳》赏析
作者: 周先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离情别绪  首词  责授  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  神宗  水部员外  元丰二年  感情内涵  类词 
描述: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词,带着一层深重的拂不去的感伤情绪。但与我们在这类词中通常见到的那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离情别绪不同,它抒发的感情内涵要宽广和丰富得多,其中寄寓着深长的人生感慨。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七月因"乌台诗案"被人构陷入狱,后经朝野上下多人营救,才得到神宗的宽宥,诏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他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到作这首词的元丰七年(1084)四月,奉命由黄州移汝州(在今河南临汝)任团练副使,在这里前后生活了四年另两个月的时间。在这四年多时间里,词
齐安放怀自得-苏东坡与黄州潘家交往简述
作者: 陈礼生  来源:黄冈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风光  苏轼文集  孤独寂寞  穷交  团练副使  黄山谷  检校水部员外郎  子姑  游赤壁  答李端叔书 
描述: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初一,苏东坡背了个“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的空头衔来到了黄州,住在城东南的定惠院里,过着孤独寂寞的“罪人”生活。自此以后,“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苏轼文集·答李端叔书》)。然而,黄州士民,尤其是潘革的一家,却与他交往密切,情好日深,使他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