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苏东坡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作者: 陈新根  来源: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诗为词  人生  自然  苏词 
描述: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论苏轼词始作于嘉祐初年
作者: 朱靖华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嘉祐初年  始作  苏词 
描述:苏轼究竟何时开始写词,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定论。本文从苏轼经历、词作内容等诸方面考证和分析了《一斛珠》等三首苏词的创作时间,确认《一斛珠》作于嘉元年闰三月,《竹枝歌》九章作于嘉四年十月,《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作于嘉四年十一月;从而得出了苏轼写词始于宋仁宗嘉初年的结论。
“故国神游”还是指“故乡神交”——答王振泰及赵逵夫先生
作者: 黄崇浩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国神交  文献理解  主观错误  故国神游  苏词 
描述:对于笔者关于苏词“故国神游”即“故乡神交”的见解,王振泰、赵逵夫二位先生先后发表过不同看法。本文针对他们的意见,进行了答辩,指出了他们在文献理解方面的明显错误,并就自己原来的见解作了进一步的补证。
迷恋“苏词”休发妻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诗文  《风月堂诗话》  迷恋    宋人笔记  苏词 
描述:历史上,迷恋苏东坡诗文者不少,宋人笔记《风月堂诗话》中云:“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颂。……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大夫不能颂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或谓之不韵。”
苏诗 代表宋诗最高水平 苏词 开创了中国豪放词风 苏字 居宋代四大书法家之首 四川眉山苏东坡故里观“三苏”祠游“三苏”湖学“三苏”文化
作者: 翟军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豪放词  盆地西南  “唐宋八大家”  宋诗  著名文学家  苏诗  湖学  苏词  眉州远景楼记  三苏 
描述:四川眉山,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故里,俗称眉州,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边缘。眉山市作为四川盆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来已久,为郡、州、专区治所历时1430余年,废县归州直隶700余年。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眉山的“三苏”遗存丰富,三苏祠是三苏父子故居;远景楼号称“中国四大名楼”,苏东坡曾为其作《眉州远景楼记》;蟆颐观、连
通脱潇洒苏东坡
作者: 陈颖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潇洒  心理学  审美主体  作品  心理现象  力量  苏词 
描述:文学和心理学(研究人之心理现象与过程)存在着某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心理的折射点——性格和经历,与作品紧密相关。我们可以透过作品风貌洞悉作家这一审美主体的心理奥秘;也可通过研究作家,发现心理对作品的强大影响力。文章将以苏轼的性格、经历为切入点,糅杂其文学创作情况,运用心理学分析方法浅析其不同阶段的创作特征,揭示“心理”力量对其创作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探秘作家、作品的关系,加深对作家创作的理解,加强审美鉴赏能力,体验美的历程。 引言 关于作家和作品,历代有很多论述,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作品出于作家,一定程度
说苏东坡词《行香子》
作者: 陈初 郭隽杰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词风  教授  双桨  东坡词  沙溪  桐庐  苏词  月溪  词作 
描述:人们在谈及苏东坡词的特色时,往往蔽之以“豪放”二字。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却不免失之偏颇。苏词以豪放见长,也不乏婉约之作,而下边这首《行香子·过七里濑》,可见其词风中清雄的一面——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 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此词作于熙宁六年(一○七三年)。这时苏东坡三十八岁,在杭州任通判。二月,他往巡富阳、新城,放棹桐庐。七里濑,即在桐庐西边严陵山下,又叫七里滩、富春渚,当地人则谓之
苏东坡的《哨遍》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作者: 金志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诗质  三十年  西畴  陶渊明  东坡词  苏辙  古人  文字  苏词 
描述: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尝寄书给苏辙说:“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因爱陶渊明之诗,不满于拟,而至於和,不只和几首,数目竟至一百数十篇,可见笃好之深,倾仰之诚,推崇之高。
通脱潇洒苏东坡:浅析苏词背后的“心理”力量
作者: 陈颖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折射点  心理学  通脱  文学创作  审美主体  作品  苏轼  心理现象  苏词 
描述:文学和心理学(研究人之心理现象与过程)存在着某种特殊的"亲缘"关系,心理的折射点——性格和经历,与作品紧密相关。我们可以透过作品风貌洞悉作家这一审美主体的心理奥秘;也可通过研究作家,发现心理对作品的强大影响力。文章将以苏轼的性格、经历为切入点,糅杂其文学创作情况,运
苏东坡词辑佚和辨伪的历史考察
作者: 刘石  来源:文献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虞美人  辨伪  历史过程  东坡词  辑佚  佚词  收词  苏词  黄庭坚  叶梦得 
描述:我因校注苏东坡词,对现存苏词的主要版本进行了详赡的稽考比勘,发现,历代苏词版本的沿革变迁,同时也是辑佚和辨伪并举的一个历史过程。考察这一历史过程,不仅可以清楚地掌握苏词在历代的流传情况,对于今天的辑佚和辨伪工作也能有所帮助。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