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新时代的戏曲复兴
作者: 许亚群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演出场次  青春版  千里之外  农村市场  国家大剧院  大群  职业剧团  城乡二元化  傅谨  文化部门 
描述:这是一个寻常的夏夜:当黄梅戏《传灯》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落幕,场内观众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之时,在数千里之外的粤西徐闻县的海岸沙滩上,月色星光之下的简易戏曲舞台依旧热闹非凡。海风吹来,拂过了一大群拥挤在舞台旁边看戏渔民们的笑脸。这样的场景对比,寓示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也带来对戏曲市场“城乡二元化”结构现状的思考。
徽州 在婉约的书香中迷失
作者: sky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行走  老人  宋词  宏村  徽州  杜丽娘  建筑  明清时期  黄梅戏 
描述:那种恍惚从宋词中飘散出来的清丽婉转,那些氲氤在黑白分明的建筑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独有的韵味。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 王石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名字中的“石”,是母亲的姓。虽然后来有人说,这个名字隐喻了我未来要爬山的命运,其实非也。我的名字来得简单却郑重,将父姓和母姓集于一身,是一种由衷的宠爱,更是一种无言的期待。我父亲生在安徽大别山地区,后来在那里参加了红四方面军,他不善交际,沉默寡言,热爱劳动。解放初期,父亲已是处级干部,但他低调处事,不事张扬。工作之外,父亲最热衷的事情就是料理家
吃货苏东坡
作者: 杨雷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吃货苏东坡
次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作者: 幸福小篮子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月有阴晴圆缺  心理误区  人有悲欢离合  遥遥相望  生下来  不如意  真味  价值取向  衣带渐宽  东坡先生 
描述:除了苏东坡先生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外,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还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等。由此可知,人自从一生下来,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注定了每个人生都是不完美的。记得《西游记》里最后一集,孙悟空说:"天地本不全,人应该也是。想来天地都不齐全,何况小小的人乎!"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非常幸运地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作者: 蒋醺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江东  工整  滋味  中国书法  皇帝  历史上  人生  苏轼  生命情感 
描述: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
朋友淘汰律
作者: 鲍尔吉·原野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重名  淘汰  友谊  娱乐方式  地位  干咳  官员  朋友  距离 
描述:以官淘汰律:有些升官的人,以沉默、干咳或威重让旧日的朋友注意到应有的距离,最终放弃保持友情的奢望。 苏东坡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地位变了,眼界、口味和娱乐方式自然也与以前不同。主要的是官员重名,怕旧友放肆,搅扰声望,要慢慢与他们疏离。 以钱淘汰律:钱多出一二百元或一二千元,并不能淘汰朋友,,反要向他们显摆,或被他们吃掉。而钱多出几十万之后,,会醒悟自己处在危险境地,担忧朋友们向自己借钱。 有钱的人像官员一样多半怕从前的朋友。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作者:暂无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江东  工整  滋味  中国书法  皇帝  历史上  人生  苏轼  生命过程 
描述: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
闻一多先生治印
作者: 鲁先圣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闻一多先生治印
梁实秋的“钉子精神”
作者: 侯全生  来源:北方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志摩  莎士比亚全集  中文译本  石可  就这样  十年  叶公超  梁实秋  《劝学》 
描述:34岁那年,梁实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打算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项工作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梁实秋当时想,如果光靠自己一个人翻译,不知哪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思来想去,梁实秋打算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很快,梁实秋物色了另外4个人和他一起进行翻译工作。那4个人分别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和叶公超。梁实秋打算,他们5个人,最少6年,最多用不了10年,便能翻译完《莎士比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