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努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探讨
作者: 张威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教育  大别山精神  信念 
描述: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今天,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创建大别山根据地思想初探
作者: 张威  来源:广西党史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事方针  大别山根据地  刘邓大军  蒋管区  解放战争时期  军事斗争  战争初期  战略进攻  强渡黄河  国民党军 
描述: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在此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这一光辉的思想为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解放战争时期,在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过程中,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借鉴土地革命战争和
从中美关系“解冻”看基辛格在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美国解密档案的分析
作者: 张威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外交决策  基辛格  中美关系 
描述:基辛格是冷战时期重要的国际关系学者和战略谋划大师,亦是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机制中的核心成员之一。由他和尼克松总统搭档的"二人团队"垄断性地掌控美国外交战略,在世界舞台上掀起层层波澜,推动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的纵深发展。以中美关系"解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分析案例可见,伴随尼克松时代美国外交决策机制的调整,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美国外交权力谱系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卓著地位得以确立和不断强化,并通过个人色彩浓厚、目的明确的秘密外交重构国际格局。
简论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
作者: 张威  来源:冷战国际史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巴基斯坦  “偏袒”政策  1971年印巴战争  冷战 
描述:1971年印巴战争是对冷战时代南亚国际关系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历时14天的战争中呈现出战局发展、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变动与大国外交博弈角逐综合互动的特点。作为在次大陆有着战略利益诉求的美国。自战争全面爆发就迅速做出应对之策,在对印度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战争扩张行为的同时,加强美巴协调,向巴基斯坦"偏袒"。同时,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尼克松政府的对巴政策亦有所调整。本文借助新近解密的档案文献,拟将1971年印巴战争作为考察尼克松政府南亚政策的平台,进而对战争期间美国对巴政策的整体走向进行系统的分析考
简论1971年印巴战争期间美国对巴基斯坦政策
作者: 张威  来源:军事历史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巴基斯坦  冷战  印巴战争 
描述:1971年印巴战争是对冷战时代南亚国际关系格局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历时14天的战争中呈现出战局发展、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变动与大国外交博弈角逐综合互动的特点。作为在南亚次大陆有着战略利益诉求的美国,自战争全面爆发就迅速作出应对之策,在对印度施加压力要求其停止战争扩张行为的同时,加强美巴协调,对巴基斯坦“偏袒”。同时,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尼克松政府的对巴政策亦有所调整。
对外经济扩张、争霸战争与大国协调——管窥进步主义时代美国的崛起之路
作者: 张威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英协调  进步主义  大国崛起  经济扩张  美西战争 
描述:进步主义时代是美国成功实现崛起的重要节点。20世纪初期,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推动下逐步形成的“商业、扩张和武力的互动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竞争。纵观美国历史,对外经济扩张席卷之下的争霸战争与美英之间的大国协调是美国成功实现崛起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意图实现崛起的大国而言,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崛起道路,有效缓解崛起困境至关重要。
1971年印巴危机期间美国的难民政策与美印在难民问题上的角力
作者: 张威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难民政策  印巴危机  全球战略  印度  1971年 
描述:1971年印巴危机是冷战时代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危机期间,因受东巴内战与印巴冲突的双重影响,大量东巴居民逃往印度,沦为难民。东巴难民持续涌入印度不仅是东巴危机转变为印巴危机的主要诱因,同时也是导致南亚持续紧张、敌对氛围难以消解的重要根源。为妥善解决难民问题,美国积极谋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意图妥善解决难民问题,化解危机。但是美国采取的积极措施并未减缓危机冲突的不断升级。在处理难民问题的过程中,美巴政策协调趋于一致,而印度与美巴在难民问题上的政策倾向却渐行渐远。归根究底,是否应该在难民问
析论1971年南亚危机产生的地区根源
作者: 张威  来源: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区根源  印巴冲突  民族矛盾  南亚危机 
描述:1971年南亚危机是冷战时代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它的爆发是印巴的长期敌对与东巴、西巴的矛盾斗争日趋尖锐化的结果。1947年分治以来,印巴两国水火不容,互视对方为最大的威胁和敌人,宗教与领土问题纷争不断。此为1971年南亚危机爆发的地区根源之一。另一方面,分治后的巴基斯坦由于西巴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垄断控制,和对东巴孟加拉族的经济压榨和文化排斥,使得民族融合与国家认同始终无法形成,国家内部的裂痕成为巴基斯坦难以根治的"硬伤"。
裂痕与冲突:1971年南亚危机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
作者: 张威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印巴关系  南亚危机 
描述:作为冷战时代一次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1971年南亚危机塑造了次大陆新的权势格局,促动大国关系的新发展。有关此次危机形成发展内在机理问题的研究可借鉴以色列学者本杰明·米尔教授提出的"国家—民族平衡关系"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西巴与东巴之间在巴基斯坦"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关系上的冲突与对立;巴基斯坦与印度在国家理念水火不容之下,国家间权力分配关系合法性的缺失这两个方面探究1971年南亚危机形成发展的地区根源。
试析中国在联结冷战与去殖民化运动中的作用
作者: 张威  来源:天中学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冷战  去殖民化运动  国家身份 
描述:建构主义认为,国家身份决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行为。以这一理论为分析框架可见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伟大的中国革命造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全新国家身份的新中国。同时,新中国国家身份的多重特性决定了在二战之后的世界中,它既是一个秉持马列主义暴力革命理念,推进国际阶级斗争,反对美国主导的国际资本主义体系的“革命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坚定推进去殖民化和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持有强势身份认同的新兴国家。反抗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殖民主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