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大别山双河片麻状花岗岩岩体石英组构特征及应变分析
作者: 刘强 杨坤光  来源: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山  片麻状花岗岩  石英C轴组构  双河岩体  应变测量 
描述:对大别山双河片麻状花岗岩岩体中的石英C轴组构、黑云母(001)解理极点和石英颗粒三维应变分别进行系统测量.结果显示,双河岩体在侵位和后期演化过程中以挤压变形为特点,岩体经过NW-SE向和NE-SW向两次挤压,NW-SE向挤压强度较大,奠定了岩体基本的构造形态.结合区域应力场特征分析得出,双河岩体在早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应力方位为NW-SE向挤压,中侏罗世及后期为NE-SW向挤压,应力场发生顺时针变化.
东大别山北缘姚河岩体与边部糜棱岩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岩体  糜棱岩  大别山  剪切带  正断层 
描述:位于东大别山北缘的姚河岩体是最近确定的中株罗世石英二长岩体,角闪石^40Ar^39Ar法定年为155.8Ma,用角闪石压力计法得出结晶压力为.(2.65±0.5)*10^2MPa,结晶定位深度约9km。
大别山南麓大王寨岩体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构造分析  构造演化  花岗岩体 
描述:通过对大别山南麓大王寨岩体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包括面理和线理的测量统计、包体的Rf/φ法研究和带状石英的Robin法应变分析、石英c轴组构分析和微裂隙流态包体面的测定分析,结合化学判别资料,论证了大王寨岩体为新元古代扬子板块与大别微板块碰撞的产物,“东合西开”的连续性碰撞使刚侵位的岩体受到强烈变形,而后的印支燕山运动又对岩体进行了后期改造。岩体的多期构造变形与大别山南麓构造演化以及大别-扬子板块的碰撞过程有着内在联系。
大别山核部石鼓尖同构造花岗岩的变形与侵位:对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启示
作者: 邓新 吴开彬 杨坤光  来源:第五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大别山核部石鼓尖同构造花岗岩的变形与侵位:对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启示
大别山核部石鼓尖同构造花岗岩的变形与侵位:对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的启示
作者: 邓新 吴开彬 杨坤光  来源: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磁组构  石英C轴组构  构造体制转换 
描述:0.005~0.694之间;弗林图解(F-L图解)显示K值均小于1,磁组构分析表明岩体是在SE-NW向挤压应力环境
大别山北缘两次俯冲(碰撞)的岩石学和构造学证据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简平 杨巍然  来源:中国科学(D辑)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多旋回缝合作用  大别山  花岗岩  北淮阳构造带 
描述: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境内的马畈岩体((462.7±1.5) Ma)、笃祜店岩体((293 ± 12) Ma)、苏仙石岩体((146.2± 0.9) Ma)分别形成在加里东、海西和燕山构造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3期岩体均为I型花岗岩,马畈岩体和笃祜店岩体具有陆弧花岗岩特点,是破坏性板块边缘产物;苏仙石岩体具有碰撞后隆升花岗岩特点.构造分析显示三者变形特点明显不同:马畈岩体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较为复杂;笃祜店岩体经历了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大;苏仙石岩体经历了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小.根据区域地层
大别山北麓的奥陶纪岩浆弧:侵入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作者: 马昌前 明厚利 杨坤光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闪长岩  古生代  大别造山带  Pb年龄  岩浆弧  锆石U 
描述: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和角闪石的40Ar-39Ar定年方法,测得大别山北坡马畈闪长质杂岩体中石英闪长岩的结晶锆石年龄分别为(463.5±3.4)和(458.6±6.7)Ma,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为(462.7±1.4)Ma.从镁铁质包体到闪长岩和花岗岩类,εNd(t)介于4.3~1.8之间,且随着Mg#值的减小和SiO2及Nb含量增高,岩石的εNd(t)值降低,结合低Nb/Zr比值和中等-高的Ba/Th比值等特点,认为有关岩石的形成与幔源岩浆受板片流体影响并发生地壳AFC(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同时
鄂东南多层次滑脱拆离及其与桐柏-大别山滑脱拆离的对接关系
作者: 朱志澄 马曹章 杨坤光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桐柏  伸展构造  大别山  多层次滑脱拆离  鄂东南  幕阜山  对接带 
描述:江汉盆地南北分别耸峙着幕阜山和桐柏—大别山。两大山脉均由前震旦系为核以震旦系、古生界、中新生界为翼组成复式背斜。两大复式背斜均以多层次滑脱拆离为特色。幕阜山北侧鄂东南构造自南而北,桐柏—大别山南侧构造自北而南向着江汉盆地滑移,并于江汉盆地对接。幕阜山复式背斜北翼的滑脱拆离构造平面上分为后缘拉伸带、中部滑脱带、前缘挤压带。对接带东段呈北西向,西段呈近东西向;东段以逆冲断层的对冲式对接,西段以褶皱式对接。表层拆离主要原因是重力滑动,基底拆离的原因仍待探讨。滑脱拆离发生于印支—燕山期。印支—燕山期的褶皱作用、山
华中大别山高压变质地体的形成和差异岩石隆升-剥露:来自火成岩的证据
作者: 马昌前 杨坤光 唐仲华 龙昱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高压变质地体  花岗岩类  剥露  岩石隆升 
描述:根据花岗岩类资料,分析了大别造山带自古生代以来的岩石隆升-剥露历史。认为北淮阳地块、大别地块西段及大悟地块的岩石隆升-剥露主要发生于侏罗纪之前,而大别地块东段在白垩纪之后还发生了强烈岩石隆升-剥露.本文指出,含超高压变质岩的大别地块东段自海西期以来的岩石隆升-剥露幅度达20km.这一深度的负荷压力与大陆碰撞过程中超过压和高应变条件的结合,有可能形成柯石英榴辉岩,但高压变质地体中的金刚石,更可能是早期慢源岩浆挟带到地壳中的捕虏晶。
大别山中生代地壳从挤压转向伸展的时间:花岗岩的证据
作者: 马昌前 杨坤光 明厚利 林广春  来源:中国科学D辑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伸展塌陷  Pb年龄  锆石U  花岗岩  大别山 
描述:采用颗粒级锆石U-Pb定年和角闪石-黑云母的Ar-Ar定年方法, 测得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内刘家洼高Sr/Y花岗岩的结晶锆石年龄为135.4±2.7 Ma, 分流铺高Sr/Y花岗岩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139.0±1.0和125.3±0.2 Ma. 这些岩体侵位之后, 又有与伸展作用有关的铁镁质岩体和具负Sr和Eu异常的花岗岩类侵入, 其同位素年龄在105~130 Ma之间. 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对比表明, 从早到晚, 岩石的碱性增强, K2O含量升高, FeO/(FeO + Mg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