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大别山早白垩世变质核杂岩的结构与演化
作者: 冀文斌 林伟 石永红 王清晨 褚杨  来源: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早白垩世  变质核杂岩  超高压变质带 
描述: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之间在二叠纪末-三叠纪时期的碰撞产物,以大规模超高压变质带的发育而成为世界上研究大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20余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大别山中部混合岩-片麻岩穹隆(中大别杂岩)的构造属性认识方面一直众说纷纭。通过对中大别杂岩及其边界剪切带或断裂带详细的构造解析,并结合对前人相关研究的总结,我们将中大别杂岩厘定为
华北-扬子陆块显生宙地层记录--对大别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的制约
作者: 李双应  来源: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别山造山带  构造演化  陆块碰撞  地层记录 
描述:成因于华北和扬子陆块碰撞的大别山造山带究竟存在几次碰撞?碰撞的年代如何?一直是中外地质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来自大别山造山带本身研究的答案莫衷一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碰撞必然要在碰撞的主体即华北和扬子陆块本身打下烙印,而两陆块地层记录保存之完整是造山带本身不可比拟的,这为探讨大别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史提供了重要保证。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沉积体系及其构造涵义
作者: 张惠良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石炭系  沉积体系  大别山  构造演化 
描述:该文以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岩石地层,生物组合,根据国际地科联1989年地层划分方案,得出该区地层划分格架.应用沉积学工作方法,对该区沉积岩岩相进行了分类,通过野外观察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生物组合、结合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对研究区石炭系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根据各地层单元
全文:该文以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沉积盆地为研究对象,研究该区岩石地层,生物组合,根据国际地科联1989年地层划分方案,得出该区地层划分格架.应用沉积学工作方法,对该区沉积岩岩相进行了分类,通过野外观察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生物组合、结合岩石微量元素分析,对研究区石炭系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根据各地层单元的生物及沉积物的组合,分析了沉积体系的演化,得出了该区石炭系的沉积模式.
大别山造山带北缘变形及其演化
作者: 刘文灿 谭应佳 王果胜 马文璞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大别山  构造演化  造山带 
描述:大别山造山带北缘构造变形及其演化刘文灿,谭应佳,王果胜,马文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大别山造山带为秦岭造山带的东延,它处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是两者对接碰撞的产物。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为该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变形的演化在...
大别山造山带地壳结构和岩石组成模型的研究
作者: 郭福生 辜骏如  来源:安徽地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地球物理场  构造演化  地壳结构 
描述:大别山造山带地壳具有三个结构层,中地壳以存在地震低速层和电性低阻高导层为特征。大别山区的下地壳由扬子地块基底岩石组成,它呈楔形俯冲于大别板片之下,大别板片的基底又作为俯冲壳楔的前沿构成北淮阳区的中下地壳,形成造山带现代地壳板片叠置式构造形态。
大别山南麓大王寨岩体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构造分析  构造演化  花岗岩体 
描述:通过对大别山南麓大王寨岩体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包括面理和线理的测量统计、包体的Rf/φ法研究和带状石英的Robin法应变分析、石英c轴组构分析和微裂隙流态包体面的测定分析,结合化学判别资料,论证了大王寨岩体为新元古代扬子板块与大别微板块碰撞的产物,“东合西开”的连续性碰撞使刚侵位的岩体受到强烈变形,而后的印支燕山运动又对岩体进行了后期改造。岩体的多期构造变形与大别山南麓构造演化以及大别-扬子板块的碰撞过程有着内在联系。
不同类型含煤盆地构造沉降与构造演化分析
作者: 占文锋 王强 郑佳荣  来源: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沉降史  构造演化  含煤盆地 
描述:将沉降史模拟技术应用于含煤盆地分析之中,通过提取综合柱状图属性数据,辅以钻孔资料,很好地弥补了煤田勘探资料不足,尤其钻孔揭露地层不全的情况,继而对大别山北麓北淮阳地区、太行山东麓邯-邢煤田及柴北缘含煤区进行沉降史反演。结果表明,自石炭纪以来,北淮阳地区整体沉降量最大,柴北缘最小,太行山东麓地区介于两者之间。盆地演化可划分为晚古生代(C-P)、中生代(J-K)和新生代(E-Q)3个阶段。其中,北淮阳地区和邯-邢地区以晚古生代快速沉降为主要特征,而柴北缘快速沉降则集中于中、新生代,并形成重要的侏罗纪含煤盆地。
北淮阳杨山煤系花园墙组与杨山组的接触关系
作者: 占文锋 曹代勇  来源: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北淮阳  杨山煤系 
描述:大别山北麓北淮阳地区杨山煤系构造复杂。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其花园墙组与杨山组为一高角度断裂接触,两者之间沉积间断明显、构造变形差异显著,应为不同期次构造运动的应力作用产物。结合沉积特征、变形特征、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认为研究区古生代晚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构造事件。从而,北淮阳地区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史可分为3个重要时期:形成期(早海西期)、发展期(印支期)和定型期(燕山晚期)。
南黄海卫星重力场及构造演化
作者: 戴勤奋 周良勇 魏合龙  来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黄海  构造演化  卫星重力 
描述: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98年公布的EGM96全球重力模型,计算了南黄海区32°~37°N、120°~126°E范围内的2~360阶卫星重力场,分析了该区的卫星重力异常场特征,将南黄海区的卫星重力异常划分为8个异常区,长期的板块运动结果控制了该区的重力异常格局。晚二叠纪至早三叠纪,华北与华南古陆在秦岭—大别山—胶南—临津江带碰撞对接,南黄海区经历了一次造山运动,由此产生的挤压剪切形成南黄海盆地雏形,当时的沉积中心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区。侏罗纪—白垩纪,Izanagi板块在亚洲大陆下向西北方向俯冲,南黄海区发
地学开合律及其在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的应用
作者: 杨巍然 邓清禄  来源:资源环境与工程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秦岭—大别山造山带  构造演化  开合律 
描述:本文将地质运动概括为“开”与“合”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开”与“合”有规律的组合称为“开合律”,总结出“开合律”具有互补性、旋回性、层次性、不均一性、方向性的特点。以“开合律”为指导思想,应用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研究中,将秦岭—大别山构造演化归纳为前震旦纪、古生代(含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晚白垩世以来四个“开”“合”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开合特点,开合机制,相应也有不同的开合类型,总的反映了由洋壳转化为陆壳的复杂的过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