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黄冈景秀 (9)
按年份分组
2005(1)
2003(1)
1999(1)
1997(2)
1996(1)
1995(3)
按来源分组
地学前缘(2)
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2)
现代地质(2)
中国区域地质(1)
中国地质大学(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
相关搜索词
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带东段的区域构造格局
作者: 王果胜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质构造地层  区域构造格局  同位素年龄测定  大别山北缘  北淮阳带  佛子岭岩群 
描述: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自南而北主要有异地系统(变质构造地层)、原地系统(上古生界杨山群)、新原地系统(中-新生界)三个构造地层单元组成.其中异地系统-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是论文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以原黄龙岗岩组为界,佛子岭岩群上、下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明
全文: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自南而北主要有异地系统(变质构造地层)、原地系统(上古生界杨山群)、新原地系统(中-新生界)三个构造地层单元组成.其中异地系统-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是论文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以原黄龙岗岩组为界,佛子岭岩群上、下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明显不同.佛子岭岩群下部郑堂子岩组、仙人冲岩组、祥云寨岩组发育以固态流变为特...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的基本特征及早古生代的板块构造框架
作者: 王果胜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梅山群的变质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 王果胜 赖兴运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变质岩  大别山  岩石学  梅山群 
描述:梅山群的变质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作者: 刘文灿 王果胜  来源: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北淮阳  大别山北缘 
描述: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使本区广泛发育的以下古生界为主体的中、浅变质构造地层,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向NE逆冲(掩)于石炭系和中侏罗统之上,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逆冲(掩)断层带,其最小逆冲推覆距离平均为244km,形成时代介于J2—J3之间,其形成与大别造山带的碰撞挤压有关,是大别地块中生代向北仰冲作用的结果。
大别山造山带北缘变形及其演化
作者: 刘文灿 谭应佳 王果胜 马文璞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大别山  构造演化  造山带 
描述:大别山造山带北缘构造变形及其演化刘文灿,谭应佳,王果胜,马文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大别山造山带为秦岭造山带的东延,它处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是两者对接碰撞的产物。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为该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变形的演化在...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的含义区域对比及时代归属
作者: 刘文灿 王果胜 马文璞  来源:中国区域地质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早古生代  大别山  地层  区域对比  梅山群 
描述:梅山群为一套浅变质岩系,分布于大别山北麓安徽省金寨县—河南省商城县一带。据∶5万区调新资料,讨论了梅山群的含义、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区域对比、时代归属等方面的一些看法。认为梅山群不同于佛子岭群
大别山北麓梅山群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作者: 刘文灿 马文璞 王果胜  来源: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右旋剪切  大别山北麓  梅山群 
描述:梅山群为分布于北淮阳地区位于佛子岭群之下、逆掩于晚泥盆世—石炭纪杨山煤系和中侏罗统红层之上的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在其中、上部发育NW走向的韧性剪切带,产状与区域片理一致。对韧性剪切带及其变形岩石———糜棱岩的宏微观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区域变质岩形成之后,具有右旋剪切的运动特点,反映大别山地块向北仰冲过程中所派生的侧向滑移作用
大别山造山带北缘变形及其演化
作者: 刘文灿 谭应佳 王果胜 马文璞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别山造山带北缘变形及其演化
北淮阳东段变质构造地层的古构造环境
作者: 王果胜 马文璞 徐毅  来源:现代地质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变质构造地层  古构造环境  北淮阳构造带 
描述:关于大别山北麓北淮阳东段原佛子岭岩群的古构造环境问题,存在着认识分歧,其主要原因是将形成构造背景与地质演化历史本不相同的不同构造地层单元混在了一起,不加区分地进行古构造环境分析.根据构造变形、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被一重要的构造滑脱带所分隔的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通过对新厘定的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分别进行沉积建造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而上部诸佛庵岩群形成于华北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这意味着华北、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