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东延部分的构造特征
作者: 郭玉贵 侯贵卿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秦岭  造山带  构造特征 
描述: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在郯庐断裂带以东表现为胶南超高压变质带,其经黄海及周边地区延向朝鲜半岛中部.本文谨就胶南—临津江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特征概述如下.1.断裂构造的圈定依据研究区内岩石物性特征,对布格
大别山造山带的横波特征与地壳结构
作者: 李英康 李敬卫 吴宣志 卢德源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山  横波特征  地壳结构  造山带 
描述:安徽大别山造山带出露的大面积超高压(UHP)变质带是陆—陆碰撞造山作用的直接产物,成为窥视大陆造山带深部地质的窗口和认识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折返的场所。随着地表地质研究的深入和榴辉岩中柯石英与金刚石包体的确认,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大别造山带的
大别山造山带深部地质初探
作者: 董树文 吴宣志 高锐 卢德源 李英康 何义权 汤加富 曹奋杨 侯明金 黄德志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山  深部地质  造山带 
描述:大别山造山带之所以成为造山带研究热点,是因为出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以柯石英榴辉岩(见封3照片1)(Xu Z.Q.1987,Wang X.et al.1989.Okay et al.1989)和含金刚石榴辉岩(Xu S.T.et al.1992)为代表的超高压(UHP)
大别山造山带北缘变形及其演化
作者: 刘文灿 谭应佳 王果胜 马文璞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构造变形  大别山  构造演化  造山带 
描述:大别山造山带北缘构造变形及其演化刘文灿,谭应佳,王果胜,马文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大别山造山带为秦岭造山带的东延,它处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是两者对接碰撞的产物。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为该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变形的演化在...
陆-陆碰撞造山带双前陆盆地模式::来自大别山 …
作者: 李曰俊 陈从喜  来源: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周缘前陆盆地  大别山  造山带  大陆碰撞造山带 
描述:大地碰撞造山带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往往形成不同成因类型的周缘前陆盆地(系统)。根据对几个典型大陆造山带的研究,我们把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陆-陆拼接和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陆内俯冲)两个阶段;早期陆-陆拼接阶段直接在俯冲板块被动大陆边缘基础上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原前陆盆地”,后期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或陆内俯冲)阶段在俯冲板块内部形成的前陆盆地称为“远前陆盆地”(它比原前陆盆地距主缝合带远)
东秦岭-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北部早石生代变质火山岩系...
作者: 王艺芬 徐贵忠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碰撞  早石生代  变质火山岩  造山带 
描述:东秦岭-桐柏-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北部早石生代变质火山岩系...
大别山西部熊店加里东期榴辉岩:同位纱地质年代学的证据
作者: 简平 杨巍然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质年代学  榴辉岩  同位素地质学  造山带 
描述:以UP-Pb单颗粒锆石同位素稀释法、角闪石~(40)Ar—~(39)Ar坪年龄和Sm-Nd全岩及矿物等时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大别造山带西部熊店榴辉岩的峰变质年龄,可能的原岩年龄和退变质年龄,建立了这一榴辉岩的构造-变质时间序列,提出了大别地区存在加里东期榴辉岩的确凿证据。
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确定及其意义
作者: 杨巍然 简平 韩郁菁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加里东期  大别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  造山带 
描述:文中综述了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时代的 3种观点。重点从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同位素定年技术、方法的完善与更新和大别造山带早古生代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两个方面论证了大别造山带加里东期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存在 ,得出了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主要为加里东期的结论。这一认识对揭示世界一些大型造山带构造演化规律、研究中国加里东期区域构造格局和在大别造山带及邻区寻找金刚石、金红石、各种宝石、金、铜等矿产都有积极的意义。
大别造山带的地壳结构研究
作者: 张椿镛 张先康  来源:中国科学 D辑 地球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壳结构  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带 
描述:介绍横穿大别山造山带的深地震测深剖面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和密度密度结构,地表高程最大的岳西至晓天之间存在约5km厚的山根,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下方莫霍界面达4.5km垂直错断表征三叠纪碰撞的古缝合线,在超高压带3km深度以下的相对高带异常区,可能与含量较高的超高压变质岩有关。
大别造山带的构造演化
作者: 梁鼎新 辜骏如 郭福生 林银山  来源: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内俯冲  大别地块  造山带 
描述:大别地块是扬子地块北缘中晚元古代古岛弧的一部分。加里东期,它作为扬子地块北部陆缘的水下隆起,与华北地块南缘的早古生代古岛弧碰撞拼合,古洋壳消失,完成了南北两大陆块的对接,开始进入漫长的陆内俯冲时期。大别造山带就是扬子地块、大别地块和华北地块在陆内俯冲作用下,依次叠覆的结果。印支期是大别山的主变形期和高压动力变质时期;燕山期是主要的造山期,基底剪切引起地壳重熔,导致大范围的热流变质作用。大别地块的隆升及伴随的向南滑移,铸就了现今大利造山带的构造格局。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