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大别山东北部桐城陶冲地区榴辉岩的岩石学特征
作者: 吴维平  来源: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别山造山带  榴辉岩  桐城陶冲地区  岩石学特征 
描述:金刚石(Xuetal.,1992)的发现,使之成为全球范围内剥露最深、出露最好的造山带之一。由南往北,大别山造山带由如下特征性构造岩石单位所组成:(1)前陆带:(2)张八岭岩群和宿松岩群-扬子大陆板块
大别山造山带隆升剥露历史--来自北缘中新生代地层学的制约
作者: 李双应  来源: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生代地层  隆升  大别山造山带  剥露 
描述:横亘于中国东部的大别山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广泛剥露,近年来,在大陆深俯冲、超高压变质岩、流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引起了国际地质界的瞩目,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造山带之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山带的折返、隆升和剥露历史,而且更多的是冀希望于对造山带本身的研究。然而,由于强烈的隆升和剥离导致更多的信息从造山带本身缺失,相反,以造山带为物源区的周缘盆地中的地层却比较
华北-扬子陆块显生宙地层记录--对大别山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的制约
作者: 李双应  来源: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大别山造山带  构造演化  陆块碰撞  地层记录 
描述:成因于华北和扬子陆块碰撞的大别山造山带究竟存在几次碰撞?碰撞的年代如何?一直是中外地质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来自大别山造山带本身研究的答案莫衷一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大规模的碰撞必然要在碰撞的主体即华北和扬子陆块本身打下烙印,而两陆块地层记录保存之完整是造山带本身不可比拟的,这为探讨大别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史提供了重要保证。
大别山造山带折返剥露历史:来自北缘中新生代地层证据
作者: 李双应 李任伟 王道轩 刘因 岳书仓 孟庆任  来源:我国喜马拉雅运动对沉积盆地的控制作用与油气晚期成藏会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新生代地层  碎屑岩  大别山造山带  折返剥露 
描述:REE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肥西地区中生代砂岩物源主要为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大别杂岩的影响难以确认,更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的物质;新第三纪正阳关组砂岩物源主要为大别杂岩和卢镇关群,显示大别杂岩在新第三纪已经遭受剥蚀;三尖铺组和黑石渡组的物源难以与大别山变质岩单元相匹配,物源区可能因为强烈剥蚀已经消失;淮南地区中生代砂岩的物源可能来自华北陆块上的古老隆起,而不是大别造山带.
大别山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
作者: 王清晨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折返  高压  超高压变质岩  大别山造山带 
描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与折返是地球动力学过程,虽人眼不能见及,但在岩石中留下种种记录。本文以大别山为例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进行了探讨。文中(1)综合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剖析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作者: 王清晨 从柏林 马力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合肥盆地  构造耦合  大陆动力学  大别山造山带 
描述:对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大别山造山带是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合肥盆地是这一造山带隆起时开始形成的,经历了凹陷→断陷→构造反转3个阶段,造山带的“去根”过程与地慢上涌控制着大别山的隆起和合肥盆地的发育.
大别山北部花岗质片麻岩锆石Pb-Pb年龄
作者: 刘丽利 路玉林 钱存超 李运怀  来源:资源调查与环境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Pb年龄  花岗质片麻岩  大别山造山带  锆石Pb 
描述:大别造山带北部出露大量的花岗质片麻岩,大致可以划分两类:一类为石英闪长质→石英二长闪长质→石英二长质片麻岩;另一类为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本文对其两类岩石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单颗粒锆石Pb-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595±27Ma(石英二长质片麻岩)和289±16Ma(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年龄数据,这为进一步探讨大别山构造岩浆作用性质提供了依据,为揭示大别山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提供了线索。
大别山造山带北部麻粒岩相岩石的若干特征
作者: 刘贻灿 徐树桐 江来利 苏文 吴维平  来源:安徽地质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麻粒岩相  糜棱岩  大别山造山带  韧性变形 
描述:本文着重对大别山造山带北部麻粒岩相岩石的地质、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物变质、变形等若干特征作了探讨。认为本区至少存在四种类型高压麻粒岩相岩石,形成的温、压条件分别为808-875℃和1.0-1.20GPa,并且早期可能曾经历过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主要韧性变形特征表现为紫苏辉石的碎斑结构、不对称压力影、解理弯曲;斜长石的碎斑旋转、不对称压力影、亚颗粒化、核—幔构造、双晶弯曲、变形双晶和扫描性波状消光(Sweepingunduloseextinction);石榴子石亚颗粒、核—幔构造、碎斑旋转与不对称压力影;富钛的红
大别山造山带与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
作者: 任收麦 乔德武 邱海峻 张春贺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沿江中新生代盆地  大别山造山带  充填序列  耦合关系 
描述: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南缘,为先挤压、后伸展形成的叠合盆地,是探讨扬子板块陆内深俯冲-大别山造山带隆起与中、下扬子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的理想场所.在早中生代,大别山为华南和华北大陆碰撞造山带,华南地壳向深处俯冲并承受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岩不断向上折返,沿江坳陷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充填有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磨拉石层序;在晚中生代,在中国东部整体的拉张背景下,大别山变质带完全折返上降,处于变质核杂岩降升状态,而沿江坳陷具有裂陷盆地性质,充填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两个红色碎屑构
大别山造山带与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的盆山耦合关系
作者: 吴跃东 江来利 储东如 吴维平 吴海权 汪德华  来源:中国地质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沿江中新生代盆地  大别山造山带  充填序列  耦合关系 
描述:安徽沿江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大别山造山带南缘,为先挤压、后伸展形成的叠合盆地,是探讨扬子板块陆内深俯冲—大别山造山带隆起与中、下扬子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的理想场所。在早中生代,大别山为华南和华北大陆碰撞造山带,华南地壳向深处俯冲并承受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岩不断向上折返,沿江坳陷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充填有晚三叠世—中侏罗世磨拉石层序;在晚中生代,在中国东部整体的拉张背景下,大别山变质带完全折返上隆,处于变质核杂岩隆升状态,而沿江坳陷具有裂陷盆地性质,充填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两个红色碎屑构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