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作者: 王清晨 林伟  来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年会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大别山  碰撞造山带  地球动力学 
描述: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其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折返的研究表明,大别山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冷大陆地壳被前导洋壳下拽而持续俯冲的结果。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是多阶段的。第一阶段(230-210 Ma)在低地温梯度(约10℃/km)下发生同俯冲折返;第二阶段(210-170 Ma)的折返由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引发,浮力开始起作用;第三阶段(170-120 Ma),以区域性岩浆活动、穹隆-伸展构造活动和深剥蚀-沉积为特征。从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过程入手,以侏罗纪
大陆俯冲带流体活动: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脉体矿物化学、锆石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制约
作者: 陈仁旭 郑永飞  来源: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脱水熔融  大陆俯冲带  超临界流体 
描述:显微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观察已经指示,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岩在俯冲带变质变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熔融。超高压变质矿物中多相固体包裹体、海绵状锆石及复杂的超高压脉体也说明超临界流体的可能存在。然而,对部分熔融和超临界流体活动的时间缺乏直接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我们首次在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中发现了露头尺度的似混合岩结构。这为我们确定大陆俯冲带变质过程中部分熔融发生的时间以及变质流体的性质提供了很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带形成的地球动力学
作者: 王清晨 从柏林 朱日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大陆碰撞带  地球动力学 
描述:岩石学、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的综合研究表明,中国中部超高压变质岩带的岩石组合由南向北代表了浅俯冲的扬子陆块盖层与基底、陆-陆碰撞带杂岩、华北陆块活动边缘根带、华北陆块浅变质盖层。碰撞杂岩带由超高压变质的表壳岩和非超高压变质的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其中的表壳岩俯冲到地幔深处形成了超高压变质构造混杂岩。这一深俯冲仅发生在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初期,可能与当时的较大动能有关。碰撞带的不断扩宽使俯冲阻力加大,阻碍了超高压变质岩在碰撞造山带其它地段的发育。
新西兰南岛北端俯冲带P波速度场的数值模拟及其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研究的启示
作者: 范桃园 石耀霖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数值模拟  新西兰  P波速度场 
描述:在新西兰北岛和南岛北端的东边,太平洋板块向澳大利亚板块之下俯冲.俯冲板块大部分为洋壳性质,但位于新西兰南岛北端附近的Chatham Rise具有陆壳性质,因此向南逐渐过渡为陆陆碰撞.对南岛北端附近进行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俯冲带上,与一般海洋板块俯冲形成高速区恰恰相反,由南向北逐渐出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低速区.这一低速区是如何形成的?是否由于陆壳岩石被洋壳拖曳向下俯冲的结果?为此我们在对陆壳俯冲过程中温度演化模拟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地震波P波速度场进行了数值估算.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作者: 夏新宇  来源: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地球化学  大别山 
描述:自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和国际岩石圈计划实施以来,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越来越被重视,并日益成为解释板块构造运动机制、莫霍面性质和大陆推覆或俯冲构造运动的一类关键性岩石。而在变质作用中,流体与温度、压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研究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既可... >> 详细
全文:自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和国际岩石圈计划实施以来,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越来越被重视,并日益成为解释板块构造运动机制、莫霍面性质和大陆推覆或俯冲构造运动的一类关键性岩石。而在变质作用中,流体与温度、压力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研究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既可... >> 详细
大别山双河超高压变质岩及北部片麻岩的U-Pb同位素组成——对超高压岩石折返机制的制约
作者: 李曙光 黄方 周红英 李惠民  来源:中国科学(D辑)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大别山  U  Pb同位素地球化学 
描述: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各种片麻岩的U-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出露于大别山南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具有较低的Pb含量(多数0.1),以及较大的Pb同位素变化范围和较高的放射成因Pb(206Pb/204Pb=16.535~20.405).它们表现出在俯冲过程中经历了脱水、析出流体和Pb丢失过程及地幔Pb与上地壳岩石Pb混合的Pb同位素特征.然而出露于大别山北部的片麻岩具有较高的Pb含量(多数4μg/g)和较低的U/Pb(
大别山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
作者: 王清晨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折返  高压  超高压变质岩  大别山造山带 
描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与折返是地球动力学过程,虽人眼不能见及,但在岩石中留下种种记录。本文以大别山为例对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过程进行了探讨。文中(1)综合构造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剖析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
作者: 王清晨 林伟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大别山  碰撞造山带  地球动力学 
描述:大别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其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折返具有统一的动力学过程。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 -折返的研究表明 ,大别山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冷大陆地壳被前导洋壳下拽而持续俯冲的结果。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是多阶段的。第一阶段 (2 30~ 2 10Ma)在低地温梯度 (约10℃ /km)下发生同俯冲折返 ;第二阶段 (2 10~ 170Ma)的折返由深俯冲板片的断离引发 ,浮力开始起作用 ;第三阶段 (170~ 12 0Ma) ,以区域性岩浆活动、穹隆伸展构造活动和深剥蚀沉积为特征。从分析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历史及折返过程
作者: 江来利 刘贻灿 吴维平 苏文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变形  折返  大别山 
描述:大别山南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在其形成及折返过程中经过 5期变形。 D1变形为榴辉岩相前变形 ,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陆壳基底的俯冲过程中 ;D2 变形形成于折返初期 ( 2 2 0- 2 1 0 Ma)即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赤微构造:折返过程的启示
作者: 游振东 张泽明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减压退变质  显微构造  大别山 
描述: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中发现了一系列退变质显微构造,其主要类型有:①由于出溶而产生的定一包裹物;②由于多型转变而产生的假像替代;③固→固反应产生的冠状体;④涉及流体的退变质反应产生的冠状体或后成合晶。借助显微构造关系,可以建立超高压变质岩的退变质演化阶段,从而构筑其PT演化趋势、识别出碰撞造山和超高压变质峰期之后的两阶段隆升历史;早期为“挤出”作用诱发的近等温减压退变质;晚期则是地壳伸展体制下的退变质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