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太阳最红》:革命战争语境下的叙事伦理
作者: 沈嘉达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太阳  革命者  大别山  语境  二三十年代  革命战争  黄麻起义  叙事伦理  长篇小说  战争小说 
描述:作为湖北省推荐参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何存中的《太阳最红》是一部叙写大别山黄麻起义再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血雨腥风的长篇革命战争小说。起义后成立的"鄂东军"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前身。读之,令人心潮澎湃,久久未能平复。
女人天然是艺术:刘醒龙女性观解析
作者: 沈嘉达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现代小说  女性观  女性意识  大别山  艺术  刘醒龙  写作  长篇小说  性别 
描述:一在笔者看来,刘醒龙一开始步入文坛,并没有形成鲜明的女性意识。可以这样理解,早期的“大别山之谜”——“异香”序列,所着眼的是对大别山神秘文化的发掘,对现代小说氛围的痴迷,对某种独特意境的赏玩。因此,无论是其《故乡故事》、《恩重如山》,还是《赤壁》、《鸭掌树》、《大别山之谜》,都只见神秘、灵性而缺乏性别的自觉。正如他自己所言:“在早先的作品中,主观想象和超验判断较多,沉迷于自己营造的艺术语言与艺术环境之中,甚至都有点不在乎读者与别人在如何看待自己的小说。”但是,《异香》之后是脱胎换骨的蜕变,这种蜕变就来源于
由信念伦理滑向责任伦理的真实书写——刘醒龙小说片论
作者: 沈嘉达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痛失》  社会信念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放学回家  社会机制  中篇小说  刘醒龙小说  工具理性  孔太平 
描述:对于早期沉醉于“大别山之谜”、执著于文本试验的刘醒龙来说 ,《一碗油盐饭》这首朴素而温润的小诗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及其小说创作 ① 。要写出一部连放映厅的看门人都为之落泪的小说这样的创作信念 ,促使刘醒龙的小说陡然转向了现实主义轨道 ,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以“新现实主义”领衔人物的身份坚守着这最后的传统领地。做这个改革社会的书记员 ,讴歌普通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德 ,对不正之风与丑恶现象进行猛烈抨击成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基本内蕴。正是怀抱这样的“荆山之玉” ,刘醒龙不改其志地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村支书》、《凤凰琴
论刘醒龙小说的文化品格
作者: 沈嘉达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享艰难  传统农耕文化  乡土文学  现实主义精神  孔雀绿  刘醒龙小说  长篇小说  农民本位  乡村文化  孔太平 
描述: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20世纪末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百家竞起,九流互作”的局面,用巴赫金的话来说就是“众声喧哗”。作为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刘醒龙的小说引人注目。自告别“大别山之迷”(并非人们常用的“谜”)起,他就一以贯之地夯实着自己的道路,并以之为一个作家成熟后的必然表现。本文拟就刘醒龙的“核心”作品做一文化评说。一、“社会的书记员”与“生存现实主义”刘醒龙的小说视域是极其宽阔的,我们不妨依据不同的标准简单分类:文化馆系列:《秋风醉了》、《清流醉了》、《菩提醉了》、《伤心苹果》等。工厂系列:《
忽然一夜清香发——《东坡情趣录》读后
作者: 沈嘉达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情趣  教科书  载道  文人形象  少年  中华文化 
描述:想来识得几个字的人都不会不知道苏东坡:其诗其词其画其书法,早已是中华文化史上的瑰宝。不过,多少年来,我们目之所见耳熟能详的都是教科书中一本正经的载道文人形象,譬如东坡居士的忧国忧民,他的经天纬地之才云云。近日读到丁永淮、熊文祥合著的《东坡情趣录》一书,有如登山而独辟蹊径,给人以别具一格豁然开朗之感:原来,苏东坡也可以这样写的! 正如著者在《序》中所言,他们是“在正史杂说的基础上,引入大量的民间传说,以此来塑造一个农村版的苏东坡,一个真性
《无字》:独语、论断与极致化写作
作者: 沈嘉达  来源:新文学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报》  男性形象  心灵史  《废都》  张洁  叙事视角  诗无达诂  吴为  盖棺定论  独语 
描述:一对于一部作品来说,读者和评论界见仁见智是常有的事儿。譬如当年对贾平凹《废都》的评价就可以说是范本。有称该书是作者"心灵史"的,亦有以之为诲淫诲盗之作的。有意味的是,贾平凹在接受上海市《文学报》记者采访时赌气地说,没有任何一位读者真正读懂此书。本来诗无达诂,对同一部小说作出相异的评价正说明该书具有丰富的内涵,甚或可以见出作者都未必意识到的内容。从这个角度讲,张洁的《无字》并不是一个可以盖棺定论的铁案。
《我不是潘金莲》:游戏精神与叙事伦理
作者: 沈嘉达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偶然与必然  《我不是潘金莲》  文本样式  游戏精神 
描述:刘震云的创作呈现出“游戏”文学之趋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编瞎话”。近作《我不是潘金莲》从农村妇女“芝麻变西瓜,蚂蚁变大象”的上访故事中,体现出了作者看似荒诞实则沉重的社会思考。小说与宋话本刚好相反的“头重脚轻”形式,恰恰散发开来无限的魅力与想象。小说异常关注“偶然”的作用,但偶然背后是必然。这正是小说的内蕴所在。
由“小众”到“大众”:«圣天门口»从小说到电视剧之变
作者: 沈嘉达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历史传奇  电视连续剧  现实主义  刘醒龙  长篇小说  《圣天门口》 
描述:根据刘醒龙长篇小说《圣天门口》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遭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尴尬。作为刘醒龙思想精髓集大成者的小说,从"民间"角度,追求"民间的心灵史",塑造了梅外婆、董重里等具有新的介质的人物形象,凸显出了作者有异于传统意识形态的历史观;而张黎、刘淼淼导演的同名电视剧打造的却是一部关于草莽英雄杭九枫在革命导师傅朗西教导之下不断"成长"的革命历史传奇,以企图获得当代影视艺术激烈竞争态势下的大众传播效果。同名电视剧"思想"的严重萎缩及其诸多"硬伤",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白鹿原》:清洁叙事与意识形态规约
作者: 沈嘉达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版本研究  朱先生  《创业史》  陈忠实  《白鹿原》  中国现代文学史  倪焕之  《子夜》  《骆驼祥子》 
描述:一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便是版本研究。正如《红楼梦》版本研究是红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柳青的《创业史》、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老舍的《骆驼祥子》、吴强的《日出》等版本进行研究,耐人寻味。有人做过较为细致的研究后,发现:"这些修改本密集出现在三个时段:五十年代初期,计有《倪焕之》、《家》、《蚀》、《子夜》、《山雨》、《骆
《蟠虺》:灵魂写作与道德拯救
作者: 沈嘉达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蟠虺》  道德拯救  侦探小说模式  灵魂写作 
描述: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醒龙的最新长篇小说《蟠虺》获得了官方与业界的同声认可。但一些论者过于关注“侦探小说的结构”形式。在笔者看来,《蟠虺》的根本价值还是在于,刘醒龙秉承赤子之心,将解剖刀对准了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身“族类”,以此延续作者的富有现实主义情怀的忧患意识。学术泰斗、青铜专家曾本之的自我否定式的“灵魂救赎”,正是知识分子社会良心和忧天悯人的情怀的显现,是未来之道。
上页 1 2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