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7)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25)
黄冈景秀 (3)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5(5)
2002(1)
2001(2)
2000(1)
1999(2)
1997(1)
1992(1)
1991(1)
1990(1)
1987(1)
1986(1)
1985(2)
1984(2)
1983(2)
1982(1)
1981(1)
1957(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27)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
相关搜索词
[0图]黄梅戏音乐
作者: 王兆乾  来源: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戏曲音乐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音乐
我开始搞黄梅戏的时候(连栽)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馆  安庆市  宣传部长  人民教育  黄梅戏  教育界 
描述:那时我才二十一岁。整日与教育界的者老泰斗打交道,还兼着团委宣传部长和人民教育馆长(“人民教育馆“后改名为“人民文化馆”),应该说是学有所用,甚至是踌躇满志了吧。然而,我却更热衷于文艺。市委似乎很了解我的志趣,不久,张伟群同志要我筹建安庆市文工团。
我开始搞黄梅戏的时候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青年时代  旋律  黄梅戏 
描述:和黄梅戏结下不解之缘,是我始料不及的。青年时代,我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曾醉心于寻觅回荡着奇妙旋律的神圣殿堂;也曾憧憬过摘取缪斯头上璀璨的桂冠
我开始搞黄梅戏的时候(连载)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那时我才二十一岁.整日与教育界的耆老泰斗打交道,还兼着团委宣传部长和人民教育馆长(“人民教育馆”后改名为“人民文化馆”),应该说是学有所用,甚至是踌躇满志了吧.然而,我却更热衷于文艺.市委似乎很了解我的志趣,不久,张伟群同志要我筹建安庆市文工团.文工团设在今群艺馆左侧的一幢花园小房里.我任团长兼政治指导员,方又方任副团长.张伟群同志还打电话请十军支持.十军文工团派来了七个团员.正在红红火火之际,安庆市却遭了水灾,文工团奉命全部调往皖北文艺干校.
黄梅戏传统唱腔介绍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切板  分句  唱词  阴司  唱腔  青阳腔  小戏  小分  黄梅戏  本戏 
描述:黄梅戏的传统唱腔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演唱“花腔小戏”(两小戏或三小戏)为主的民歌体曲调和正本戏中作插曲用的曲调,统称“花腔”或“杂调”;一部分是演唱三十六大本“正本戏”的板腔体曲调,称正腔正板。 花腔部分唱腔多是来自各地的民歌,如“凤阳歌”、“莲花落”、“绣荷包”、“五更调”、“采茶歌”、“踩地盘”,以及山歌、秧歌等,也有古代的俗曲和弋阳腔曲牌,象“撒帐调”、“赈孤调”等。
董永遇仙故事的演变-黄梅戏《天仙配》探析之一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织锦  董永遇仙  探析  仙女  岳西  青阳腔  弋阳腔  槐荫树  黄梅戏  剧本 
描述:《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优秀传统剧目。五十年代初,它曾以朴质、清新、优美的风貌出现于舞台和银幕,风靡全国,推动了黄梅戏的发展。十年动乱,《天仙配》倏地沦为粪土,演员、改编者变成了罪人。笔者本来与它并没有多大关连,也因存有几盘录音带在池州被人送了一顶“破坏文艺革命,宣扬三黄四旧”的“桂冠”。这一切,都象是一出
黄梅戏流行区的古老戏曲-池州傩戏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说唱词话  南戏  池州  孟姜女  流行区  面具  傩戏  黄梅戏  戏曲  声腔 
描述: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上海艺术研究所、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安徽省文研所共同举办的全国徽调、皮黄学术讨论会将于十月八日在安徽绩溪召开。安庆是徽戏的发祥地之一,黄梅戏也曾接受过微调的哺育。为对这次会议表示祝贺,本刊特发表《乾隆三十九年春台班戏目》这一珍贵史料及朱建明同志的介绍文章。此外,池州傩戏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以元明民间词话为脚本的戏曲,对研究二黄等花部戏曲变革为齐言体唱词和板腔体声腔的历史根源和艺术的承袭关系将有一定价值。特发表一组傩戏面具及演出照片,并对池州傩戏作一简单介绍。
浅谈青阳腔对黄梅戏及其亲缘剧种的影响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花鼓戏  唱词  岳西  紧板  青阳腔  唱腔  武宁采茶戏  剧种  剧目  黄梅戏 
描述:流行在皖、鄂、赣、浙、湘、闽广大地区的采茶戏、花鼓戏、三脚班和黄梅戏,剧目大致相同,声腔十分相似,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从广义上说,可以统称为“采茶——花鼓戏系统”,是我国南方继南戏之后崛起的势力雄厚的第三代戏曲新军。 在探索“采茶——花鼓戏”源流时,不少同志认为它们的早期两小戏阶段,是从采茶调、花鼓腔、灯歌等发展起来的,是一条从秧歌到地方
黄梅戏传统唱腔介绍(一续)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记谱  唱词  词组  手法  唱腔  小分  漏板  基本曲调  偏音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传统唱腔介绍(一续)
浅说黄梅戏板腔的发展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唱本  说唱词话  套板  民间说唱  戏曲声腔  唱腔  曲牌体  青阳腔  板腔体  黄梅戏 
描述:我国的戏曲声腔,可以概括为两大类:曲牌体和板腔体。曲牌体声腔成熟较早,自宋元以来,南方以宋人词、里巷歌谣发展而为永嘉杂剧及南戏;北方从唐宋大曲、诸宫调等发展而为元杂剧。这两支势力雄厚的戏曲声腔,尽管风格迥异,却都是曲牌的联缀。随着表演艺术的提高,这些曲牌体唱腔也因剧情需要而不断发展。先辈们在声腔上创造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