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7)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17)
按年份分组
2011(1)
1998(1)
1996(1)
1992(1)
1991(1)
1990(1)
1989(1)
1987(4)
1986(1)
1984(2)
1982(1)
1981(2)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15)
中国电视戏曲(1)
文艺争鸣(1)
相关搜索词
剧本移植对黄梅戏本戏发展与形成的影响
作者: 姜爱华 孟福强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戏  移植  本戏  剧本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本戏是在歌舞小戏的基础上,受其他剧种的影响及剧本移植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成形的。文章主要通过对黄梅戏移植青阳腔剧本的研究来阐释黄梅戏由歌舞性质的"两小戏"、"三小戏"演变为本戏的发展过程。
黄梅戏源流刍议
作者: 刘富强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间艺人  和尚  弹腔  望江  传统剧目  小戏  剧种  黄梅戏  本戏  声腔 
描述:关于黄梅戏的起源,《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以及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编印的《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洪非先生著的《黄梅戏源流》等权威性著作都已有过定论。《黄梅戏源流》一书尤为详尽。黄梅戏由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发展而成之说几乎已无庸置疑。只是因为本人
黄梅戏传统唱腔介绍
作者: 王兆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切板  分句  唱词  阴司  唱腔  青阳腔  小戏  小分  黄梅戏  本戏 
描述:黄梅戏的传统唱腔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演唱“花腔小戏”(两小戏或三小戏)为主的民歌体曲调和正本戏中作插曲用的曲调,统称“花腔”或“杂调”;一部分是演唱三十六大本“正本戏”的板腔体曲调,称正腔正板
黄梅戏语气音韵初探
作者: 班友书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韵  对唱  唱词  语气  句式变化  韵母  独唱  剧种  黄梅戏  本戏 
描述:区别一个剧种是越剧还是楚剧,是评剧还是川剧;首先应该说就是音乐(主要指声腔),其次就是语言(包括剧本文学和舞台实际语音——唱词和道白)。本文力求联系戏曲的曲来探讨一下黄梅戏的语言和音韵诸问题。这当然与黄梅戏应不应姓黄有密切关系。很明显一个地方剧种如果没有自己的音乐和语言,那就等于把自己从地方剧种这块大百花园中除名。所以楚剧只能姓楚,黄梅戏必须姓黄,要不然百花齐放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弹词与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关系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道情  说唱文学  鱼网  弹词  传统剧目  手抄本  黄梅县  黄梅戏  本戏 
描述:宋元以来,黄梅民间流行的弹词、宝卷、道情、“旱龙船”、鼓词、锄山鼓、门歌、喝傩神等说唱艺术,对黄梅戏“三十六大本”正本戏的形成和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这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一、弹词沿革与黄梅戏
黄梅戏行话小释(二)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话  台脚  艺人  祖师爷  行当  师教  剧种  黄梅戏  班社  本戏 
描述:1 、“铺堂”凡是黄梅戏演员,经过蒙师教场之后,具备了搭班演出条件,在封建班社制度约束下,必须拜师“铺堂”方能搭班参加分“厘”。所谓“铺堂”,即在自己要拜的名师所在班社或演出点办拜师酒,邀请在场名师出席。席前由所拜之师主持,先祭“老郎”——传说的黄梅戏祖师爷。是在铺堂中用红纸写上:
黄梅戏早期表演形式初探
作者: 张启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段  表演艺术  民间歌舞  表演形式  演员  小戏  艺术形式  黄梅县  黄梅戏  本戏 
描述:戏剧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综合艺术.离开表演,戏剧活动亦即停止,其他一切综合在戏剧中的艺术形式,如文学、音乐、美术、杂技,包括现代运用的灯光效果等等,均会失去其戏剧价值.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张庚先生曾在他的论著《戏曲艺术论》中阐明,滑稽戏、说唱、歌舞等表演艺术是中国戏曲形成的主要来源,并指出“戏曲艺术的特点基本是上从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产生出来的”.因此,我们如要把握黄梅戏的发展规律和艺术特色,就不能不认清黄梅戏表演艺术的基本特点.然而,这些基本特点却是黄梅戏在纷繁而又漫长的艺术实践
黄梅戏悲剧浅论
作者: 李光南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仙女  古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  董永  观众  悲剧人物  黑格尔  审美层次  黄梅戏  本戏 
描述:悲剧是相对于喜剧而言的。在西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影响极广。他是从悲剧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和特定效果等方面来规定悲剧的根本特征的,认为悲剧是描写比现实更美好的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毁灭引起观众的“恐惧与哀怜”,并从积极方面给人以“净化”。这种观点奠定了西方美学悲剧范畴的基础。黑格尔则从其“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一基本原则出发,指出悲剧所表现的正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调解。和这种冲突不是个人偶然的原因所造成的,而是两种社会义务,两种现实的伦理力量的冲突。
黄梅戏本戏探源札记:《还魂》、《珍珠》、《花亭会》三步曲
作者: 班友书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水云  听窗  三步曲  戏文  赘婿  《珍珠》  包公  札记  本戏  黄梅戏 
描述:在黄梅戏三十六大本传统戏中,有本戏名《剪发记》,或叫《全本花亭会》。写的是新科状元高文举,被当朝宰相文通强迫为赘婿,并同意其女降为二房。但却越高文举修书接其前妻张美容来京之机,偷将家书改为休书。美容
黄梅戏行话小释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话  李存  行当  台班  丑角  演员  梁山伯  小旦  黄梅戏  本戏 
描述:一、‘七紧八缓九逍遥’。指解放前的草台班子,有七个艺人,就可演出,只不过紧一点;八个人就松缓一些;如果有九个演员,把小生、小旦固定,余下七个可演各种行当,便能够逍遥自在地演出一台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