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7)
黄冈名人 (4)
地方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0(1)
2009(1)
2003(2)
1999(2)
1997(2)
1992(1)
1983(1)
1982(1)
1981(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方言(1)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阅读与写作(1)
艺海(1)
中国京剧(1)
相关搜索词
黄侃先生古本音说中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
作者: 王宁 黄易青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声母  音变  古音学  韵母  黄侃  “相挟而变”理论 
描述:黄侃古本音说认为,声母与韵母的洪细是相和谐的,上古音最初声母和韵母都是洪音,中古音的细音,是最初的上古音变化的结果。古今声音的变化,声母变则韵母也跟着变;韵母变就说明声母已经变,声母变的最主要标志
黄侃先生古本音说中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兼论古今音变的“条件”
作者: 王宁 黄易青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声母  音变  古音学  韵母  黄侃  “相挟而变”理论 
描述:黄侃古本音说认为,声母与韵母的洪细是相和谐的,上古音最初声母和韵母都是洪音,中古音的细音,是最初的上古音变化的结果.古今声音的变化,声母变则韵母也跟着变;韵母变就说明声母已经变,声母变的最主要标志
浅谈黄梅戏风格
作者: 丁式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普通话  语言语  安庆  语音  声调  唱腔  韵母  阴平  地方语言  黄梅戏 
描述:省黄梅剧团前年赴香港演出时,港报称之为“原装黄梅戏”,把安徽的黄梅戏与港台流行的黄梅调相对照,作了这种比喻。这比喻确也耐人寻思,启示我们思考:什么样式的黄梅戏才是“原装”。 五二年安庆市组成的黄梅戏演出队到上海,赢得了观众的赞誉,报刊评论称道黄梅戏“淳朴、健康、真切、活泼”,说看了黄梅戏“仿佛闻到了农村中泥土的气息,闻到了山花的芳香”。于是,论者引伸说
黄梅戏语气音韵初探
作者: 班友书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韵  对唱  唱词  语气  句式变化  韵母  独唱  剧种  黄梅戏  本戏 
描述:区别一个剧种是越剧还是楚剧,是评剧还是川剧;首先应该说就是音乐(主要指声腔),其次就是语言(包括剧本文学和舞台实际语音——唱词和道白)。本文力求联系戏曲的曲来探讨一下黄梅戏的语言和音韵诸问题。这当然与黄梅戏应不应姓黄有密切关系。很明显一个地方剧种如果没有自己的音乐和语言,那就等于把自己从地方剧种这块大百花园中除名。所以楚剧只能姓楚,黄梅戏必须姓黄,要不然百花齐放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黄梅戏语言音韵初探(续完)
作者: 班友书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韵  农具  语言  安庆  绲边  韵母  小戏  剧种  阴平  黄梅戏 
描述:面字韵 韵母:an、ien、on、uan、en、uon 阴平 an b班斑扳扮颁瘢 p攀 f番翻帆幡旙d单丹担(同擔)眈躭耽殚
安庆方言音系:黄梅戏音韵研究之二
作者: 杨璞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普通话  南方方言  声母  安庆  北方方言  方言音系  送气音  韵母  语音环境  黄梅戏 
描述:古汉语在向现代汉语演变的进程中,除了发展、创新之时,也淘汰了许多,保留了许多。语法如此,语汇如此,语音亦复如此;在语音中,声母如此,韵母如此,声调岂能不如此?不过,在星移斗转,岁月流逝中,各地区基于
地方戏,地方性,地方音
作者: 杨璞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京剧  地方戏  安庆  语音  徽戏  韵母  方言  剧种  戏曲  黄梅戏 
描述:我们有多得难以记得清的纪念活动,光荣喜庆的,耻辱悲壮的……1990年又多了一个纪念活动——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由于徽班进京促进了京剧的诞生,而京剧又是我们的一大国粹,所以,这个纪念活动的主旋律,就是歌颁京剧的成就,大展京剧之风采,自然属于喜庆的性质。
安庆话与京剧语言
作者: 王道庆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口  京剧  安庆市  生活语言  舞台语言  韵母  北京音  母语  工具书  黄梅戏 
描述:这个题目,让业内人士看了,难免有人不屑:安庆话是用来唱黄梅戏的,与京剧何干!是的。说起京剧语言,无论是工具书里或是专业人士口中,都不出诸如北京音中州韵尖团字上口字上韵湖广韵这一类专业术语的范畴,几乎没有人说京剧语言里还有什么安庆话。但是,业内人士又都知道京剧史上有着这样一个不争的史实:京剧的前身为安庆的徽班。200多年前,四
长沙花鼓戏演唱的咬字、吐字
作者: 唐宁艳  来源:艺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发音部位  三个阶段  独特风格  声母  湖南花鼓戏  韵母  吐字  长沙话  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特色 
描述: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它胚胎于民歌,为劳动人民所创造,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与艺术特色,是我国戏曲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南文化艺术的一份珍贵遗产。长沙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流行地区最广、艺术发展比较成熟,影响较大的一个花鼓戏剧种,流行于湘乡、新化、浏阳、安化等一带,这些地方各县土语乡音彼此不通,益阳、宁乡、
闻一多妙用“反切”
作者: 张任孙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切  汉字  宋代  字法  书史  声母  语音  韵母  音节  字母 
描述:汉字的音节一般都由声母与韵母所组成,但是把声母与韵母从方块的汉字分离开来,创造一套字母代之,则是近代人的事。古人很早已懂拼字法,即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下一字的韵母来相拼,是谓之“反切”。宋代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指出:“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于书史中。”换句话说:‘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