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7)
报纸(1)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17)
黄冈名人 (1)
按年份分组
2016(2)
2015(2)
2013(1)
2010(2)
2009(2)
2008(1)
2007(1)
2002(1)
1998(1)
1988(1)
1987(2)
1983(1)
1981(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6)
艺海(3)
影剧新作(2)
民族音乐(2)
人民日报(1)
老年人(1)
广东艺术(1)
中国京剧(1)
文史知识(1)
相关搜索词
黄梅戏艺术中的楚文化特色
作者: 鲁晓宙 陈铭  来源:艺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楚文化  舞台语言  艺术审美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是楚地———以汉江流域和长江中流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派生出来的文化产物。黄梅化、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民间歌舞的影响。黄梅戏与楚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其内容和形式、繁荣与衰落,都关联着楚文化的民俗事象。楚文化催化着黄梅戏艺术,黄梅戏艺术也影响楚文化,二者交融一体。
“而今特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试说余三胜、张二奎
作者: 张扶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生  艺术实践  舞台语言  演员  程长庚  特重  代表性  京剧唱腔  流派纷呈  余三胜 
描述:京剧形成期间,人才济济,流派纷呈,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涌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人物,余三胜、张二奎即是老生行中的翘楚,他们以其杰出的艺术实践,在当时赢得盛名——
黄梅戏溯源新论
作者: 李峰  来源:民族音乐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丁永泉  地方戏曲  湖北黄梅  戏曲唱腔  物质文化遗产  舞台语言  民间戏曲  青阳腔  安庆地区  石牌镇 
描述:黄梅戏俗称“黄梅调”,是一种融入了地域语言及思维的民间戏曲形态,在其长达百年的孕育生长过程中,因为从未得到过封建士大夫及文人墨客的认可,而无缘拓印于历史的正史典籍之上,所以关于它的源起问题一直颇有争议。经历了多年的唇枪讨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波之后。两种主要说法仍颇有争议,一种是源于湖北黄梅县的“因地说”,另一种则是源于安徽安庆地区的“因时说”,而这其中的“地”与“时”,又恰是研究戏曲唱腔源流
黄梅戏舞台语言应该规范化
作者: 潘功庆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剧团  规范化  普通话  安庆  舞台语言  韵白  影响范围  剧种  语言素养  黄梅戏 
描述:随着黄梅戏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她的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但由于有的剧团是由其它剧种改演黄梅戏,加之一些剧团忽视演员的语言素养,这便形成了黄梅戏舞台语言的混杂纷纶,曾有人说,讲不好或不会讲安庆话,可以讲普通话。也有人说,黄梅戏的韵白可以按京剧的韵白念。甚至还有人说,外省的黄梅戏剧团可以讲当地的地方语言等等。
要坚持用黄梅戏语音演唱黄梅戏-与陶锦源同志商榷
作者: 方胜利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剧团  语音  舞台语言  演员  唱腔  庐剧  剧种  地方戏剧  安庆地区  黄梅戏 
描述:我国有三百多地方戏剧种。各个剧种都以其唱腔、道白的不同风格,出现在舞台上。没有这一点,就不叫地方戏。黄梅戏既然是在安庆地区发展起来的,那么,它的舞台语言就离不开安庆话。否则,正如有人说的只能叫唱“黄梅调”、“黄梅歌”了。 陶锦源同志文章(见《黄梅戏艺术》总第五期)说:“庐剧有‘东路’、‘中路’、‘西路’之分,为何黄梅戏就不能有‘南派’和‘北派’之别呢?”又说:“吸收安庆语言特色,将他
语言·声腔·地方性-兼谈黄梅戏的优势
作者: 班友书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徽剧  京剧  安庆  舞台语言  青阳腔  剧种  阴平  地方性  黄梅戏  声腔 
描述:我在文革前,曾尝试从安庆方音入手,就黄梅戏的语言、音韵问题,初步作了一次规律性的探索,文革后发表在《黄梅戏艺术》一到第四期。事隔二十多年,现在看来,连自己也觉得不满意。而在这当中,黄梅戏经历了一番浩劫之后,又有了长足的发展,真是大灾之后。必有丰年。它像明代的青阳腔一样,几乎又成了“时尚南北”,为人们普遍爱听爱学爱唱的时兴声腔了。记得八四年我在郑州参加地方戏学术研讨会时,一位研究楚剧的同志就很感慨地向我说:“不知怎么弄的,我们楚剧就推广不出去?!”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以为关键就在于黄梅戏拥有人们易懂易学易唱的
黄梅戏语言音韵初探
作者: 班友书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音韵  地方语  京剧  安庆  长音  舞台语言  韵白  剧种  阴平  黄梅戏 
描述:道白也是构成戏曲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地位,仅次于唱词。古人由于重视唱,以致有“宾白”之说,表示唱为主白为宾的意思。其实二者关系,犹如花叶并茂,互为衬映,谁也不能代替谁,谁也不能离开谁。李笠翁早就为此打过抱不平,他说曲之有白“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所以应该“与曲文等视。有最得意之曲
也谈黄梅戏道白
作者: 王教礼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文治  白林  方言话剧  舞台语言  王少舫  戏曲音乐  地方特色  地方语言  舞台表演  规范化语言 
描述:《黄梅戏艺术》1982年第一期《问题讨论《档目里,发表了肖鉴铮、吴建国两同志对于黄梅戏用什么舞台语言的不同看法。为了探讨这一较为主要的问题,肤浅地谈一谈我的看法,以期达到集思广益之目的。
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发展的探讨
作者: 王小芳 周光武  来源:影剧新作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板式结构  民歌小调  润腔  滚调  赣北  舞台语言  青阳腔  板腔体  联曲体  杂调 
描述:瑞昌采茶戏是赣北的一个剧种,其声腔抒情柔美,音乐旋律动听有吸引力,被誉为“糯米采茶”。它颇受群众喜爱,“生命力”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一、发展状况分析(一)声腔来源瑞昌采茶戏声腔音乐和黄梅戏一样,均为“六句头”的形式,前后四句是固定的曲调,中间两句是反复演唱的,这样的格式,正是出自“青阳腔”的“滚调”,两者板式也一样,都是“漏板”唱法,只是在尾音上有了变化,青阳腔用假嗓子翻
安庆话与京剧语言
作者: 王道庆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上口  京剧  安庆市  生活语言  舞台语言  韵母  北京音  母语  工具书  黄梅戏 
描述:这个题目,让业内人士看了,难免有人不屑:安庆话是用来唱黄梅戏的,与京剧何干!是的。说起京剧语言,无论是工具书里或是专业人士口中,都不出诸如北京音中州韵尖团字上口字上韵湖广韵这一类专业术语的范畴,几乎没有人说京剧语言里还有什么安庆话。但是,业内人士又都知道京剧史上有着这样一个不争的史实:京剧的前身为安庆的徽班。200多年前,四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