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2)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61)
地方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09(3)
2008(1)
2007(3)
2006(4)
2005(2)
2004(2)
2000(1)
1999(2)
1998(1)
1997(2)
1996(8)
1995(2)
1994(3)
1993(3)
1992(1)
1991(2)
1990(3)
1989(4)
1988(2)
1987(4)
1986(2)
1984(2)
1982(2)
1981(3)
1963(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44)
湖北文史资料(8)
农业考古(3)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
安徽新戏(2)
中华艺术论丛(1)
戏剧之家(1)
长江戏剧(1)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
相关搜索词
[0图]新拾棉花 黄梅戏
作者: 桂遇秋  来源: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黄梅戏 
描述:新拾棉花 黄梅戏
黄梅戏与民间歌舞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岁时节日  竹枝词  民间歌舞  唐明皇  跳龙门  《西游记》  鲤鱼  狮子  柳毅传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与民间歌舞的关系极为密切,它在萌芽、发展阶段,吸收了民间歌舞的不少营养,可以说民间歌舞是黄梅戏的土壤和摇篮。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岁时风俗  上元  竹枝词  《帝京景物略》  紫姑神  小戏  元宵节  灯市  习俗  黄梅戏 
描述:《岁时风俗与黄梅戏》,是拙稿《民间杂艺习俗与黄梅戏的历史渊源》中的第三章。丰富多彩、乡土气息浓厚的二百余出黄梅戏传统剧目,广泛应用了中华民族的岁时风俗。有的折子戏、小戏、独角戏从正月唱到腊月;有的大本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放在一个岁时节日中去发展剧情;有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岁时风俗去写景写人;有的用几句唱词歌唱传统节日的情趣。现对黄梅戏中已应用的岁时风俗的历史沿革和它与传统剧目的关系,作初步考证,其中以“元旦”、“元宵”、“端午”、“中秋”为叙述重点。
黄梅戏传统剧目研究资料照片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家谱  宗谱  研究资料  传统剧目  碑志  圣谕  乾隆帝  黄州府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浩经承》又名《张朝宗告漕》,系根据广济县真实事件所编写。图为《黄州府志》所载乾隆帝关于处理经承周锡梿等人的圣谕。
弹词与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关系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洞庭湖  道情  说唱文学  鱼网  弹词  传统剧目  手抄本  黄梅县  黄梅戏  本戏 
描述:宋元以来,黄梅民间流行的弹词、宝卷、道情、“旱龙船”、鼓词、锄山鼓、门歌、喝傩神等说唱艺术,对黄梅戏“三十六大本”正本戏的形成和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这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一、弹词沿革与黄梅戏有关剧目。 弹词,属于诗赞体的说唱文学,是由宋代的经词、陶真演变而成的。清·姚燮《今乐考证》引方外畸人《相思镜弹词序例》云:“弹词始于北宋安定郡王赵德麟,按唐元微之《会真记》撰高调[蝶恋花]十章,号鼓子同,俾歌工弹唱,已倡其端;至金章宋朝,董解元变词为曲,亦按《会真》
黄梅戏行话小释(二)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话  台脚  艺人  祖师爷  行当  师教  剧种  黄梅戏  班社  本戏 
描述:1 、“铺堂”凡是黄梅戏演员,经过蒙师教场之后,具备了搭班演出条件,在封建班社制度约束下,必须拜师“铺堂”方能搭班参加分“厘”。所谓“铺堂”,即在自己要拜的名师所在班社或演出点办拜师酒,邀请在场名师出席。席前由所拜之师主持,先祭“老郎”——传说的黄梅戏祖师爷。是在铺堂中用红纸写上:
黄梅戏与民间歌舞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竹枝词  走马灯  夫妻观  传统剧目  采莲  《太平广记》  竹马  造型艺术  黄梅县  黄梅戏 
描述:四 彩莲船 采莲船,又名跑旱船、船灯、彩龙船、花船灯等。唐《太平广记》记载了“旱船”。《宋史·乐志》:“女弟子队,又曰‘彩莲队’,衣红罗生色绰子,系裙、戴云鬟髻、踩彩船、执莲花。”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岁时风俗  重九  《东京梦华录》  菊花酒  茱萸  九月九日  重阳节  《续齐谐记》  梁山伯  黄梅戏 
描述:十六 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这个节日是处在天高云淡、桂子飘香、群菊竞艳、金风送爽、农业丰收的大好时光里。民间把它当作一个传统节日,虽不如端午、中秋那样重视,但在知识界和学生中,登高、赏菊、吟诗作赋,也有它的特色。历代诗人,咏重九诗词,比端午、中秋还要多。 重阳的来历,据《周易》登载:“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叠,故名重阳。”三国时魏文帝《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岁时风俗  上巳  《全唐诗》  花朝节  踏青  龙抬头  断火  岁时节日  习俗  黄梅戏 
描述:六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习称“龙抬头”日。这一天有黄龙或青龙降雨人间,驱除旱灾,使人间农业丰收。民俗这天向江湖河港潭岩溪塘等有水的地方,投粮食祭品,以感谢龙抬头降雨之德。《帝京景物略》,“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蛋祭余饼、薰床坑,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明人沈榜《宛署杂记》:“都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内婉蜒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岁时风俗  《东京梦华录》  春联  《荆楚岁时记》  灶神  《帝京景物略》  腊八粥  西湖游览志余  桃符  黄梅戏 
描述:《辞海·冬至》,二十四节中之一个。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 (冬至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雷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此日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少,故在短期内气温继续降低。天文学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这一天为“首九”第一天,气候逐渐进入寒冷时期的数九寒天。
上页 1 2 ... 5 6 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