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13)
黄冈名人 (2)
按年份分组
2012(1)
2004(2)
1999(2)
1996(1)
1993(1)
1990(1)
1989(1)
1988(1)
1987(1)
1986(1)
1985(1)
1984(1)
1982(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11)
中老年保健杂志(1)
数学大王(五六年级)(1)
湖北文史资料(1)
当代戏剧(1)
相关搜索词
岁时风俗与黄梅戏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岁时风俗  重九  《东京梦华录》  菊花酒  茱萸  九月九日  重阳节  《续齐谐记》  梁山伯  黄梅戏 
描述:十六 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这个节日是处在天高云淡、桂子飘香、群菊竞艳、金风送爽、农业丰收的大好时光里。民间把它当作一个传统节日,虽不如端午、中秋那样重视,但在知识界和学生中,登高、赏菊、吟诗作赋,也有它的特色。历代诗人,咏重九诗词,比端午、中秋还要多。 重阳的来历,据《周易》登载:“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阳相叠,故名重阳。”三国时魏文帝《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
黄梅戏行话小释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行话  李存  行当  台班  丑角  演员  梁山伯  小旦  黄梅戏  本戏 
描述:一、‘七紧八缓九逍遥’。指解放前的草台班子,有七个艺人,就可演出,只不过紧一点;八个人就松缓一些;如果有九个演员,把小生、小旦固定,余下七个可演各种行当,便能够逍遥自在地演出一台戏。
从《梁祝》叙事山歌到戏曲-黄梅戏《下天台》、《上天台》的产生及其流播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歌  亲缘关系  历史沿革  梁祝故事  梁山伯  剧种  剧目  黄梅县  黄梅戏  戏曲 
描述:在黄梅戏的发源地黄梅县及鄂赣皖毗邻地区,根据叙事山歌《梁祝山歌》改编的黄梅戏《下天台》、《上天台》(注),广泛地在民间流传,家喻户晓。深入研究黄梅戏的“梁祝”剧目的来龙去脉,对黄梅戏及其有亲缘关系的剧种历史沿革和梁祝故事的发展,都有极重要意义。
话说李翰祥-他掀起了港台竞拍黄梅戏影片的风潮……
作者: 陈飞宝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制片厂  导演  《梁祝》  影片  港台  梁山伯  黄梅戏  电影公司  台湾电影  翠翠 
描述:李翰祥,辽宁省锦州人,一九二六年生。一九四五年考入北平艺专学绘画,一九四七年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一九四八年从上海到香港,做“大中华”电影公司特约演员。曾在“长城”和“大观”两家电影公司任布景师。上海解放前夕,上海工商业巨子李祖永挟其巨资逃到香港,在九华牛池湾买下了一大块土地,盖了一个永华制片厂(后来卖给新加坡的陆运涛,改名为国泰制片厂,现为嘉乐制片厂)。“永华”成立后,李翰祥考入“永华”,担任演员、布景、场记、服装管理等工作。由于他对电影的狂热,很快地就熟谙了电影的业务。两年之后,导演严俊看中
我演韦老爷的随想
作者: 占仰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节  鲁智深  剧团  舞台  次参加  少剑波  梁山伯  安庆地区  剧本  黄梅戏 
描述:我在近三十年的舞台生活中,演的是董永、梁山伯、吴南岱、鲁智深、李离、李玉和、少剑波、王刚等等角色,尤其是历届会演、调演,剧团都非要给我安排一个主角不可。这次参加安庆地区戏剧节,我却扮演的是一个只有
梨园忆旧
作者: 潘忠仁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演艺术  观众  文化课  丑角  传统戏  演员  唱腔  学习方法  梁山伯  黄梅戏 
描述:吴来保与丑戏 著名黄梅戏丑角演员吴来保同志,一生在舞台上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丑角形象,可说是丰富多彩,在安庆观众心目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吴来保同志过早去世,是黄梅戏丑行表演艺术上的一大损失。表演这门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和演员共存亡,人死了,他的艺术也就带走了。
一曲黄梅调 诉我故乡情——香港歌星奚秀兰在安徽
作者: 林立 连翠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散花  珠圆玉润  香港  艺校  祝英台  梁山伯  凉亭  故乡情  黄梅戏  安徽 
描述:四月的春风在公园里嬉闹,染红簇簇桃花,抚皱一池碧水。水映曲桥,凉亭翟然,煦日和风中,飘起柔美的黄梅戏曲调。丝竹声声袅绕,“梁山伯”与“祝英台”草堂结拜,脉脉情深。“远山含笑,春水绿波映小桥……”“梁山伯”开口一唱,珠圆玉润,韵味十足……
黄梅戏中的楹联、谜语、酒令
作者: 桂遇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谜语  对联  主考官  楹联  韩湘子  机智人物  梁山伯  黄梅县  民间传承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正本戏中都应用了楹联,经常演出的四十余本戏中,就应用了楹联十四副.其中应试联九副,寿联一副,嫌贫爱富、藐视穷人联三副,机智人物联一副,这些对联大部分是明、清以来文人的作品,在民间传承较广.(一)《两世缘》中应试联:主考官: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毛 宏: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往事如昨,故友如生-怀念王少舫同志
作者: 杨璞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京剧  小白脸  表演艺术  观众  安庆  人物性格  演员  故友  梁山伯  黄梅戏 
描述:五十年代初,安庆民众剧院以王少舫、潘璟琍领衔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我情不自禁地在脑中浮起了我所想象的梁山伯形象:俊逸秀美,英武矫健,嗓音甜脆清亮……是一位魅力十足的小白脸儿。 但是,在突然爆发
戏曲与鸟儿
作者: 张垣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舞台  剧中人物  观众  鸟鸣  祝英台  梁山伯  越剧  戏曲艺术  黄梅戏  小精灵 
描述:的唱词来渲染和突出的,这种形式在三百六十多个剧种中比比皆是。如誉满中外的越剧《梁山伯与英台》中“十八相送”的开头,祝英台的“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喜鹊对当对”;脍灸人口的黄梅戏《天仙配·满工对唱》中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