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10)
按年份分组
2011(1)
2010(1)
2008(2)
2007(1)
2005(3)
2004(1)
2003(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8)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
相关搜索词
[0图]黄梅戏人物
作者: 胡亏生  来源: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艺术家  生平事迹  中国  黄梅戏 
描述:本书按照尊重史实、强化史论的写作思路,对黄梅戏发展史上不同时期有成就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戏曲人生的艺术实践与风采进行了记述和评论。
[0图]黄梅戏风貌
作者: 胡亏生  来源: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艺术  中国  黄梅戏 
描述:全书除绪论和附录外,共分为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简要论述了戏曲艺术的一般特点和黄梅戏的文化定位。第二部分即从第二章到第八章,分别介绍并评述了黄梅戏的神话剧、生活小戏、传统大戏、移植剧、古典历史名剧、改编剧、影视剧等各类剧目的品味、神鼋岷掀韵和风格特点。第三部分即第九章、第十章,主要是从新创剧目、意境及传播途径和手段的创新等多方面,论述了黄梅戏在新时期创新发展的新成果、新面貌。从黄梅戏当前生机蓬勃的风貌出发,把黄梅戏的历史发展与现实状况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对戏曲艺术的理论阐发与对剧目的……
黄梅戏风貌研究
作者: 胡亏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庆市  艺术气质  民间风俗  民族戏曲  风貌  道光年间  发展过程  黄梅戏  声腔  山歌  民歌  解放以后  艺术家  王少舫  时白林  严凤英  人民政府 
描述:黄梅戏起源于清道光年间,形成于皖鄂赣交界的广大乡村,最后于清末成熟于以安庆市为中心的周边县市。其声腔由茶歌、秧歌、山歌等民歌元素逐步演变而来,具有典型的文化和民间风俗的艺术气质和素养。黄梅戏在其久远的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冷落一隅、甚至遭人歧视迫害和打击。黄梅戏真正独树
黄梅戏风貌研究(续)
作者: 胡亏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墙头马上》  戏剧节  封建礼教  主观愿望  思想主题  中国  整理加工  社会现实  黄梅戏  历史风貌  安徽 
描述:《墙头马上》是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以下简称省黄)整理加工和上演的又一部古典历史名剧。 2001年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戏剧节,并获一系列奖项,扮演李千金的吴亚玲还是梅花奖得主。《墙头马上》是宋元杂剧中的优秀的代表性作品。作品的思想主题是对封建礼教和门当户对婚姻的有力否定,反映和表现了男女自由爱情,自由婚姻等社会现实与主观愿望的矛盾。作者白朴
黄梅戏与皖江区域性文化研究
作者: 胡亏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区域性  性文化  重中之重  皖江  文化研究  发展趋势  黄梅戏 
描述:研究黄梅戏与皖江区域性文化的关系,对于探索黄梅戏的发生源泉和发展趋势,既是寻根之劳,又是逐日之举,实乃重中之重。新时期黄梅戏创新发展的亮点很多,最突出的表现在两
黄梅戏风貌研究(续)
作者: 胡亏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演形式  情节结构  突出特点  《罗帕记》  《女驸马》  戏剧题材  通俗性  黄梅戏艺术  风貌 
描述:三、黄梅戏传统大戏具有通俗性和大众化的特质,虽积累不丰,但俗而不凡,俗中见奇。《女驸马》、《罗帕记》等代表性剧目神韵独特,堪称抒情性的佳作经典。通俗性是黄梅戏艺术的突出特点。通俗性就是大众化。黄梅戏的通俗性的特点表现诸多方面。诸如戏剧题材和情节结构的通俗性。不象甬剧那样,具有头绪纷繁曲折多变的情节。唱词道白的通俗性。不象昆剧那样,词曲一体,平仄工整,寓意深奥。
开拓创新的五年——述评改版后的《黄梅戏艺术》
作者: 胡亏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改版  表演艺术  述评  理性精神  《黄梅戏艺术》  宣传工作  杂志  演出活动  艺术理论研究 
描述:开拓创新的五年——述评改版后的《黄梅戏艺术》
继往开来,再刨辉煌
作者: 胡亏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舞台  改编  传统戏曲  创新发展  戏曲电视剧  再创辉煌  音乐电视  思考  优秀文学作品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是安徽艺术文化的土特产,是最富安徽人文精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代中叶以后,地方戏的兴起与兴盛,引发了包括黄梅戏在内的数以千计的地方小戏的萌发和生长。虽“青阳腔”消火了,“徽剧”晋京后变了种,但黄梅戏这一奇葩仍亭亭玉立在皖江两岸。 历史到了新的拐点,推进文化产业化人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已经到来。
韩再芬的舞台风貌与徽州女人
作者: 胡亏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旦角演员  《徽州女人》  韩再芬  演唱艺术  风貌  黄梅戏艺术  表演艺术家 
描述:韩再芬是新时期黄梅戏舞台上旦角演员的杰出代表,是深受广大观众和戏迷欢迎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从既出新人又出好戏的角度上说,韩再芬和她所策划、主演的《徽州女人》是新时期黄梅戏两道绚丽的风景线,是黄梅戏“梅开二度”的重要标志。
“梅开三度”研究
作者: 胡亏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剧节  音乐唱腔  发展高度  王少舫  黄新德  陆洪非  韩再芬  严凤英  《天仙配》  上海电影制片厂 
描述:1949年全国解放,黄梅戏艺术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952年,安徽省政府举办“安徽省暑期艺人训练班”;1953“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正式成立;1954年,黄梅戏首次组团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会演”;1955年春,上海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天仙配》搬上银幕;1956年,电影《天仙配》在卡罗·维发利举行的第九届国际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