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李时珍治学之道刍探
作者: 刘学锋 许院院  来源: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时珍  治学 
描述: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一位中医药科学家 ,他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和世界医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传统中医的发展进程 ,培养跨世纪的中医人才 ,从五个方面阐述李时珍的治学方法 :(1)学习中医
闻一多和朱自清治学方法比较
作者: 章原 王启才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治学  闻一多  朱自清 
描述:闻一多和朱自清都是从作家和诗人转向古典文学研究的 ,二人都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成为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这与他们采用较为科学的治学方法是分不开的。本文主要是对二人的治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力图寻觅他们治学方法的合理内核 ,以期对今天的古典文学研究有所裨益
治学独多创造——《学者闻一多》序
作者: 郭豫适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治学  闻一多  创造 
描述:本文认为《学者闻一多》一书对闻一多的学术生涯、、学术研究的卓越贡献及其 历史地位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文章指出:学术研究贵在创造,而闻一多恰恰是一位 治学独多创造的学者。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创造性的追求,他的学术思想和 研究方法对人们很有教益,值得我们认真研讨和借鉴。
论黄侃治学的系统精神
作者: 刘韶军 高山  来源:求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治学  系统性  黄侃  小学 
描述:本文从学术研究范围、治学读书、研治剖析、由本源而衍演、条例证据及效用等五个方面的系统性出发,论述黄侃治学的系统精神及方法。黄侃治小学,要求文字声韵训诂相贯穿,要求系统研读经史子集以为助力,要求对具体
浅议做一个有境界的教师
作者: 朱蕾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师德  治学  学术道德 
描述:本文从德才兼备、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做一个有境界的教师,试图对师德修养有所裨益。
论史魂
作者: 章开沅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的公正  历史学家  治学  史魂  历史学 
描述:本文针对当前史学和一些历史学者在某种程度上的自我迷失,发出了史魂归来的呼吁。史魂即史德。史学只有保持自己独立的科学品格,史学家只有保持自己独立的学者人格,史学才能求实存真,实现历史的公正。真正的史学家,具有超越世俗的纯真与虔诚,其终极目的则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史德能催生出学术的永恒,学术永恒的追求也可以规范、造就纯正的史德
《黄侃日记》引“四部文献”考
作者: 孙德贤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治学  《黄侃日记》  引书  思想  俗文  四部文献 
描述:本论文整体上分为六部分:绪论、《黄侃日记》引经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史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子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集部文献考及《黄侃日记》引书特点。绪论中,本文从整体上介绍黄侃生平、黄侃其人、著作整理及研究状况,同时也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接下来四章则仔细核对《日记》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引
全文:本论文整体上分为六部分:绪论、《黄侃日记》引经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史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子部文献考、《黄侃日记》引集部文献考及《黄侃日记》引书特点。绪论中,本文从整体上介绍黄侃生平、黄侃其人、著作整理及研究状况,同时也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接下来四章则仔细核对《日记》经部、史部、子部、集部引文情况,并将引文与原文进对比:第一章,引经部文献考,黄侃阅读、引用了大量经学、小学之书,尤其是《十三经注疏》,小学引书主要有《说文解字》《方言》《一切经音义》《广雅》《经典释文》《通俗编》及《恒言录》等。第二章
名人书趣
作者: 邵建新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阅读  治学  王夫之  蒲松龄  闻一多  华罗庚  茹志鹃 
描述:王夫之“嫁书”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他的大女儿出嫁时,人们都想看看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女儿办点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说: “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漫谈记忆与治学
作者: 张志岳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问  治学  记忆  闻一多  索引  工具书 
描述:记忆不能算是学问,但和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治学是离不开记忆的。 我曾听闻一多师说过:“我们现在做学问,有许多索引等工具书可供利用,比老一辈要方便得多。但工具书是不能代替记忆的,从这一点说,我们比老一辈就要差得多。”(大意如此)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