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人 (6)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13(1)
1994(1)
1988(1)
1982(1)
1981(1)
按来源分组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1)
戏剧艺术(1)
贵州社会科学(1)
民国春秋(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文史知识(1)
相关搜索词
闻一多先生谈治学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熊佛西  秋夜 
描述:抗战前的一个秋夜,熊佛西来到清华园闻先生的书房,问起闻先生为什么不再写诗,闻先生笑了笑说:"我已发现我在创作方面无天才。诗,只好留给那些有天才的人们去写。过去,我觉得我搞的玩艺儿太多,太杂,结果毫无成就,今后我愿意集中精力来研究中国文学。"
熊佛西与王统照关于中华戏剧改进社的通信
作者: 宫立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统照  中华戏剧改进社  熊佛西 
描述:中华戏剧改进社的原始资料相当稀少。论文借助梁实秋、闻一多、朱湘、熊佛西的书信及回忆文对熊佛西与王统照关于中华戏剧改进社的通信做一梳理。
闻一多和余上沅在美国的编演剧活动
作者: 闻黎明  来源:民国春秋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剧运动  清华学校  戏剧教育  戏剧艺术  余上沅  闻一多  熊佛西  《琵琶记》  《杨贵妃》  梁实秋 
描述: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集《红烛》、《死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为数众多的学术著作至今也受到普遍重视。余上沅则是著名的戏剧教育家和戏剧理论家,他的《戏剧论集》和《国剧运动》,是中国较早研究世界戏剧艺术的成功之作,其中还记录着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历史。 余上沅比闻一多长两岁,他们都是湖北人,余生于沙市,闻出生在浠水。他们曾有过几次可以相识的机会,可惜失之交臂。五四运动时,他们都到上海出席全国学联大会,可是各忙其事,没有接触。闻一多在清华学校苦读十年,但1922年余上沅到清华学校教务处任职
闻一多与“新月派”辨析
作者: 张劲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志摩  新月诗派  现代文学史  文学流派  辨析  熊佛西  格律诗  新月派  新月社  梁实秋 
描述:一提起闻一多,人们便会马上联想到“新月派”,而一提起“新月派”,人们也会马上联想到闻一多。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文艺理论家”,闻一多是“新月派的主将、中坚分子”,这样的结论似乎是铁板钉钉,丝毫不能移易的了。因此,许多现代文学史著作是这么写,不少专家、学者也是这么说。虽然,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比如熊佛西先生,早在1946年写的《悼闻一多先生》的文章中,就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有些人仅将你看成一位‘新月派’的诗人,那就无异
回忆熊佛西的艺术生活
作者: 叶子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学校  剧团  国民党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  文学创作  教务主任  熊佛西  戏剧理论  演出  徐悲鸿 
描述:熊佛西先生是“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事业的老前辈之一。于一九○一年出生于江西丰城一小镇,父亲是清朝的举人,经销过茶叶,后一直在地方上从事教育事业。熊佛西早年即从事戏剧创作活动。毕业于“北京大学”(当时称“燕京大学”)。二十年代初,远涉重洋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戏剧理论和创作,一九二六年回国。二六年“北京艺专”原戏剧系赵太侔、余上沅推举熊佛西为戏剧系主任。当时,林风眠任校长,留美同窗好友闻一多任教务主任。直到三三年,历时七年。
胡风的一篇佚文
作者: 刘涛  来源: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刊号  佚文  青年运动  半月刊  求真精神  熊佛西  青年人  胡风  罗丹  认识历史 
描述:胡风在上海《年青人》半月刊创刊号(1946年5月25日)发表有一篇文章,题为《要真,青年们!(代创刊词)》。该文不见于《胡风全集》,应是佚文。文仅260余字,录如下:要真,青年们!(代创刊词)伟大的罗丹在他底"遗嘱"里面留下了恳切的声音:"青年们,要真!"只有真,才能认识历史底法则,才能启发创造的意志,才能养成坚贞不拔的精神。因而,也只有真,才能使自己从封建主义和个人主义脱出,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底命运和人民底命运结成血肉的一体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