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张琼华:郭沫若家中“一世的客”
作者: 熊辉  来源:中外书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徒  出生地  郭沫若  峨眉山 
描述:一 张琼华,光绪十六年(1890年)生于四川乐山苏溪镇。 张琼华的出生地古称苏稽,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佛教徒朝拜峨眉山的起点。郭沫若对此地颇有一番考究:“苏溪本是手工业有名的地方,嘉定的大绸出产
郭沫若、闻一多《诗经》研究互证
作者: 李斌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闻一多  郭沫若  《诗经》 
描述:郭沫若、闻一多在《诗经》上都有长期而深入的研究。郭沫若在《卷耳集》中,祛除传统附加于《诗经》上的各种政治伦理观念,将其还原为“优美的平民文学”。闻一多受郭沫若影响,直接认定《诗经》中某些篇章为淫诗
“鱼雷”闻一多
作者: 叶兆言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献  鱼雷  闻一多  郭沫若 
描述:郭沫若对闻一多先生有个很新奇的比喻,说他虽然在古代文献里游泳,但不是作为一条鱼,而是作为一枚鱼雷,目的是为了批判古代,是为了钻进古代的肚子,将古代炸个稀巴烂。这番话是在闻一多死后才说的,闻先生地下有知,大约会很喜欢。
写诗与做诗:从闻一多的诗学观念说开去
作者: 何桂平  来源:东京文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写诗与做诗  闻一多  郭沫若  诗体 
描述:中国新诗诞生不久,新诗倡导者们急于在语言上与传统文学划清界限,打着提倡白话诗的大旗,进行诗体大解放.由于只想着诗体解放而没有考虑诗体重建,所以新诗坛上论争纷纷.郭沫若和闻一多诗为这场论争掀起了高潮
郭沫若、闻一多论屈原政治活动的评述
作者: 吴兴宇  来源:凉山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国精神  闻一多  郭沫若  屈原 
描述:有人提出:在"五四"以后,"首先对屈原爱国精神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是闻一多和郭沫若".实际上,闻一多直到壮烈牺牲之前,都没有"对屈原爱国精神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郭、闻二氏的观点存在着较大分歧.
郭沫若、闻一多爱国主义诗歌的审美差异
作者: 宋凤英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差异  诗歌  闻一多  郭沫若 
描述: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容 ,体现了五四诗歌的主题。然而 ,在表现这一主题时 ,两位诗人在审美价值取向和感情抒发方式上又有较大差异。前者主张破旧立新 ,后者呼唤传统的复归 ,前者
差异自有契合在:闻一多和郭沫若的诗论龃龉暨挣不脱的才情崇拜
作者: 李乐平  来源:郭沫若学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论龃龉  闻一多  郭沫若  才情崇拜 
描述:开一代诗风的郭沫若被“径直要领袖一种文学之潮流或派别”的闻一多视为非“极端唯美论者”,因为 ,郭沫若尊崇的是平民精神 ,闻一多追求的是绅士情怀 ;郭沫若作诗不讲形式 ,注重“自然流露”的“写”,而
《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诗化”吗?——从接受史角度重审《女神》的文学史形象
作者: 彭冠龙  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文学史书写  文学形象  郭沫若 
描述:形象的合理性在于《女神》的狂放诗风契合了中国人心中的五四情结,然而,它遮蔽了郭沫若在创作《女神》时的精神世界,也曲解了这部诗集与五四时代思潮的关系。作为《女神》文学史书写方面的重要问题,认清这一文学史形象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其内涵,而且可以窥见这部诗集的接受史之一方面。
诗人之“人”的创造
作者: 郝明工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化比较  闻一多  郭沫若 
描述:所谓诗文化比较首先就是进行诗人之人的比较,将郭沫若与闻一多置于诗人心灵表达的动态流程中,来进行诗学与文化学的纵横比较,以展示诗人之间在诗魂、诗情、诗艺、诗风上的文化差别。
郭沫若时代及其诗美觉悟
作者: 汪东发  来源: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郭沫若时代  闻一多  郭沫若  诗美觉悟 
描述:1919~1932年是新诗四时代链条上的郭沫若时代,郭沫若、闻一多是其标识诗人。这一时代的诗美创制表明了新诗从"真"到"美"的觉悟历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