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我演徐淑华的创作思考
作者: 杨敏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凡人  神秘  形体  创作 
描述:我演徐淑华的创作思考
黄梅飘香自东坡——黄梅戏《东坡》创作的成就与缺失
作者: 周玉娟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缺失  创作  成就  黄梅戏 
描述:大型古装黄梅戏《东坡》选取了大文豪苏轼谪居黄州期间的几个主要事件为蓝本,展现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事迹和成就,成功塑造了黄梅戏舞台上的又一个熠熠闪光的男性形象.该剧的创作成就斐然,表现为:史料取舍精准
我的农民情结
作者: 安子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耕文明  农民情结  山楂  创作  剧本 
描述:我是一个城里的孩子,出生在工人家庭。如同我们当今的一切文明文化都脱不开农耕文明的印迹一样,我虽是个城里户口,却与农村、农民并不疏远。我所在的城市是中国中部的一个欠发达地区,上世纪50年代末,一场声势浩大的大办钢铁运动在中国城乡展开。出于对冶炼技术的迫切需要,家父从江南的马鞍山钢铁厂被调至位于省会合肥的安徽省委钢铁厂。高炉建在野地里,篱笆草秸的工人宿舍也搭在农田上。水要自己挑,菜要自己种,甚至还养鸡养羊。我的童年就是伴随着这些农事农活开始的,我所会的儿歌大都是农事或气象谚语。什么桃三杏四梨五年,
试谈黄梅戏新编剧目的创作--以分析《徐锡麟》为例
作者: 李楠 郭比多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庆市  徐锡麟  创作  纪念性  黄梅戏艺术  剧目  辛亥革命 
描述: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各地的戏曲院团都创作编排了纪念性新编剧目为之庆贺。其中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上演的《徐锡麟》颇受好评,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如今,事隔一年有余,当我们经历了些许的沉淀之后,再度冷静地审视这部应景之作
为人生而音乐——《知府黄干》夫人一角创作札忆
作者: 李萍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气息  古典音乐  《知府黄干》  创作  文化渗透  人生  工艺品 
描述:我喜欢东方的气息,喜欢古典之类的美学,比如,喜欢粉墙青瓦挂下的一帘蒙蒙的雨丝;喜欢雕梁画栋悬飘的一盏盏宫灯;喜欢九曲回栏的精致绝妙;喜欢湿湿的混着植物芳香的空气。哦,我真是个怪物,面对西方文化渗透的工艺品、餐具、衣服等,我却努力地吸吮着本土的气息。我还喜欢古典音乐,不知我是否属于郁抑的人,“二泉映月…‘十面埋伏”,每个音符的跳动都能牵起我无尽的情思……
黄梅戏生行折子戏导演创作有感
作者: 胡继宗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京剧  导演  观众  舞台调度  演员  表现形式  折子戏  创作  剧目  黄梅戏 
描述:众所周知黄梅戏有36本大戏、72出小戏。在角色行当的划分及表演风格样式上是以所谓"小生、小旦、小丑"的"三小"而著称。这种独特的行当表现形式与国粹"京剧"行当模式的发展轨迹是不尽相同的。
浅谈现代黄梅戏《回民湾》的音乐特点
作者: 王安民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音乐特点  创作  通俗  现代  生活真实  传奇故事  黄梅戏  文艺  戏曲 
描述:浅谈现代黄梅戏《回民湾》的音乐特点
一流创作班底坚持创新《大清名相》幕后精英
作者:暂无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相  上海戏剧学院  大清  话剧艺术  艺术表演形式  创作  精英  创新 
描述:《大清名相》汇聚了内地一流的创作班底,由国家一级编剧余青峰、屈翠洁执笔、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执导,国家一级演员黄新德、王琴担任主演。创作上除了传承黄梅戏的精髓以外,还大量地吸收了京剧和话剧艺术,同时,该剧还将影视艺术表演形式吸纳其中。
周瑜与小乔(基于正史创作的舞台剧)
作者: 孙旭培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正史  天柱山  舞台剧  潜山县  打猎  境内  创作  周瑜 
描述:【布景东昊庐江郡皖县境内的皖山(即今安徽潜山县境内天柱山),林前空地】【小乔着胡服(紧身短衣、窄袖、裤靴),持弓箭上】小乔(念)家父乔公五十秋,小乔打猎贺父寿。
黄梅高峰老夫子:纪念故交·素友王寿之先生
作者: 张振群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书房  迎春花  光闪烁  诗词  声激励  创作  布衣  抗日战争时期  传说  黄梅戏 
描述:传说黄梅戏剧界有个"五老峰",是指从事黄梅戏创作达到高峰的五位老人。他们是:班友书、王兆乾、王寿之、汪自毅、张亚非。其中,王寿之则是我结识最早的故交、素友。一、书声朗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两家同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