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闻一多的“清华六年”
作者: 江锡铨  来源:人民政协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闻一多48年的生命历程中,约有40%的时间生活在北京(北平),前后达19年,相当于他在另外两个居住时间较长的地区,故乡湖北浠水(10年)和云南昆明(10年)之和。这19年中从1932年至1937年的“清华六年”,则是成就闻一多学者身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段。清华六年,作为“新月派”诗人和英美文学学
闻一多与中国新诗浪漫主义片论(摘要)
作者: 江锡铨  来源: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中国新诗史上,浪漫主义新诗有过十分辉煌的时期。朱自清先生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这两位都是公认的浪漫主义诗人,而徐志摩则自认为是受到了闻一多很大影响,以为闻一多是他们儿位写诗的朋友,也就是史称新月诗派,以浪漫主义为主导艺术倾向的诗人群的领袖人物。孙玉石先生也认为,在中国新诗的四个诗歌时代中,开头的就是郭沫若的自由体浪漫主义诗歌时代和闻一多的格律体浪漫主义诗歌
闻一多:“唯一的爱国诗人”
作者: 江锡铨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闻一多的传世诗作中,为数相当多,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爱国诗篇。而对闻一多诗作的这一突出艺术特色给予热情而持续的关注,给予激赏和的评的,则是他多年的同事与挚友朱自清。这位一向以严谨与周密著称的文学史家,却多次以排他的,
“标准化”:闻一多的新诗形式美学思考与艺术实践
作者: 江锡铨  来源: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死水》出版问世两年后的1930年,沈从文发表了他的文学批评力作《论闻一多的》,对诗集《死水》进行了细致人微的美学分析。沈从文认为:“《死水》一集,在文字和组织上所达到的纯粹……而另外重新为中国建立一种新诗完整风格的成就,实较之国内任何诗人皆多。”他给了《死水》极高的评价,称许《死水》是“近年来一本标准诗歌!在体裁方面,在文字方面, 《死水》的影响,不是读者,当是作者”。“标准”似乎主要是对诗歌的“生产者”而言的,新诗人们的“标准”意识、“标准”观念乃至于“标准化”的艺术操作,正是《死水》的作者孜孜以求的
诗画歌吟——闻一多与新诗绘画美关系述略
作者: 江锡铨  来源: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闻一多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大约可以说是新诗美学理论建设中最重要的创见之一了。“三美”这一概念或成说的确立与通行,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学术界对闻一多这一理论创见的认可。对于这三种诗歌美学特质的探究,也一直是闻一多诗歌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相对而言,由于诗
从对立隔膜到认同承传——闻一多与鲁迅文学传统片论
作者: 江锡铨  来源: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现代有两个真正懂得文学又有兴趣准备写文学史的人,一个是鲁迅,一个是闻一多。鲁迅写了《汉文学史纲要》,只开了头,没写成;闻一多写文学史,也开了头,没有写成。这是学术界无法弥补的损失。从文学史、学术史的发展与积累看,这一评价应当说是十分恰当的。而这一评价在向我
闻一多“北平六年”考述
作者: 江锡铨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北平六年  闻一多  清华大学 
描述:在闻一多48年的生命历程中,约有40%的时间生活在北京(北平),前后达19年。这19年中1932—1937年的"北平六年",则是成就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位一体身份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段。身处相对远离1930年代政治斗争中心的文化古城与处于"黄金时期"的清华大学,丰富的文化典籍资源、优渥的生活待遇、浓厚的学术氛围、相对宽松的教学研究工作环境,使得他能够潜心于学术工作。正是在"北平六年"期间,闻一多构建了他毕生学术事业的基本框架,形成、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开始了严格意义的中国古代文化、古典文学学者的
闻一多诗歌艺术论
作者: 江锡铨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美”  绘画美  诗歌形式  英美诗歌  “诗中有画”  闻一多  中国新诗  古典诗歌 
描述:闻一多的新诗活动对于中国新诗艺术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为创立新诗的诗歌观念、诗歌形式做了不懈努力。他从新诗的音节(rhythm)研究入手,引进音尺(foot)概念并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加以改造,倡导诗歌节奏、音韵格律的相对均齐、严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新诗形式美学核心理论即新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他的"充实的内容"和"天然的整齐的轮廓"有机统一的诗集《死水》,被誉为"一本标准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形式美学建设影响深远。闻一多有着深厚的中西文化及文学,特别是中西诗歌文学素养。他的诗歌
闻一多与新诗的“标准化”
作者: 江锡铨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标准化”  新诗形式  闻一多  新诗观念  新诗诗 
描述:适度的艺术形式的“标准化”要求 ,应是新诗进一步的、具有“突围”意义的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闻一多可以说是致力于新诗“标准化”探索的第一人。他有着高度自觉的新诗文体观念 ;他的形式实验注重“充实的内容”和“天然的整齐的轮廓”的有机统一 ;他的关于新诗艺术形式的一些构想 ,直至今日仍然是“最先进的考虑”。
闻一多:诗画歌吟——闻一多与新诗绘画美关系述略
作者: 江锡铨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美”  绘画美  闻一多  新诗  诗中有画 
描述:闻一多提出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新诗美学理论创见。本文从新诗绘画美的美学内涵与“诗中有画”诗学传统的辩证联系,新诗绘画美的两个主要美学要素———廓线与色彩的艺术体现等几个方面,论析了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倡导和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贡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