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化 (14)
按年份分组
2015(1)
2007(2)
2003(3)
2002(4)
2000(3)
1999(1)
按来源分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7)
科技进步与对策(2)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
教书育人(普教版)(1)
辽宁教育研究(1)
科教文汇(1)
相关搜索词
成人教育中的创造教育理念与实践
作者: 李学锋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念  创造教育  成人教育  实践 
描述:成人教育实施创造教育的理念 ,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将创造教育的原则和要求与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相结合 ,努力实现把在职从业人员培养成为各条战线上的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要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对于成人创造教育规律的研究 ,改革、改善教育运行机制和办学条件 ,为成人创造教育的实施创设必要的条件和较好的环境。
实施自主教育模式的意义
作者: 涂小红 涂润生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性塑造  创造教育  自主教育  素质教育 
描述:提出了自主教育模式概念,指出了实施自主教育模式的意义.
突破创造教育的障碍要从教师抓起
作者: 陈中文 袁小鹏  来源:辽宁教育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基础教育  创造教育  障碍  突破 
描述:突破创造教育的障碍要从教师抓起
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教育
作者: 李红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教育  传统教育  知识经济 
描述: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现代工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的自然延伸。知识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形式,更是一种在发展中的人类文明的社会形式。它的出现和发展必然要引起社会生活所有领域发生根本性变革。教育作为培养、提高新劳动力的摇篮,不可避免地首当其冲,这首先表现在:知识经济的创新特征,要求中国教育从传统教育向创造教育转变。
创造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灵魂
作者: 杨德平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教育  灵魂  高等教育 
描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提出了创造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灵魂 ,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历史新使命 ,并全面地分析和较详尽地论述了创建高校创造教育新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教育
作者: 李红  来源:教书育人(普教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造教育  知识经济 
描述: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教育
论建立求能欲概念和创新欲概念的必要性
作者: 涂润生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定位  求能欲  创造教育  求知欲  创新欲 
描述:对才能、智慧和新事物的需要和渴求是客观存在的。求能欲 (益智兴趣 )和创新欲 (创造兴趣 )在心理系统中已有准确的定位。求知欲、求能欲、创新欲之间是层次递进的相交关系。创新是时代的课题 ,创新能力可以培养也有必要培养。创造教育方兴未艾 ,培养创新欲的工作应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求知欲”这个词不能直观、准确地反映求能欲和创新欲的客观现实 ,仅利用求知欲概念不便于指导和促进“激发求能欲和创新欲的工作”。故建立求能欲概念和创新欲概念很有必要。
创造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观
作者: 袁小鹏 周宗诚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功利目的  创造教育  教育观  全面发展 
描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一切教育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 ;创造教育所具有的主体性、能动性和探索精神最能体现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内质 ;创造教育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前提和指导 ,防止扩张的教育功利目的对人的主体性的淹没
创造教育:高校学生工作的灵魂
作者: 陈蕲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原则  创造教育  高校  方式  内容  学生工作 
描述:创造教育理念及其原则,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具体体现和贯彻于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社团活动等三个方面;要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全面的创造观,正确处理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之间的关系,把对学生的创造教育与全面发展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论全面发展教育观之实践意义
作者: 孟昭杰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教育  教育观  人本主义  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描述:通识教育不等于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也必须从本质上反映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内核 ;坚持和实践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教育的人本主义和主体精神 ,防止和避免教育因注重和突出其服务社会的功能而忽视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