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国中部大别山东段榴辉岩及其围岩变质作用研究
作者: 魏春景 单振刚  来源:中国地质学会变质作用与大陆动力学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变质带 
描述:中国中部大别山东段榴辉岩及其围岩变质作用研究
大别山,板块构造新说的摇篮
作者: 饶水平  来源:地球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板块构造  矿物  大别山  变质带 
描述:大别山,板块构造新说的摇篮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作者: 徐树侗 江来利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构造  大别山  变质带  碰撞造山带 
描述: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桐柏山北部的黑硬绿泥石变质带
作者: 翟淳 肖渊甫 王奖臻 王乾  来源:矿物岩石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桐柏  黑硬绿泥石  变质带  造山带 
描述:变质原岩为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类。变质温压条件约为 1± 0 .3GPa,70 3.15± 32 3.15 K,是印支期 (2 30 Ma)区域构造糜棱岩化过程中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块应变退化变质作用的产物。
中国东南几条变质带中的氧同位素组成
作者: 谢窦克  来源:岩石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氧同位素组成  平衡温度  榴辉岩  变质带 
描述:通过对中国东南大陆几条变质带和武夷山变质地体近100个氧同位素分析数据研究表明:大别山变质带中榴辉岩氧同位素组成,石英δ~(18)O接近于零,角闪石类δ~(18)O为—1~—5.7‰,矿物对平衡温度
大别山东段双变质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作者: 马宝林  来源:全国变质地质及变质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大别山  矿物组合  大地构造学  变质带  矿物学  混合岩 
描述:大别山东段双变质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桐柏--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作者: 张泽明 游振东 韩郁菁  来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桐柏——大别山  中国中部  绿帘  变质带  榴辉岩  蓝片岩 
描述:桐柏—大别山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自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带:绿帘—蓝片岩相变质带,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和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加里东期洋壳俯冲作用过程中,而前两个高压变质带则是印支期陆—陆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
大别山变质岩系白云母b_0值与变质带
作者: 张兆忠 张秉良 冯锦江 李松滨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英片岩  多硅白云母  华北  变质程度  大别山北麓  变质岩系  变质带  地台  研究结果  M型 
描述:秦岭-大别山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之间,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块体。1976年,叶大年曾在大别山北麓首次发现了3T型和2M型多硅白云母,1978年,我们对上述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白云母的部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进展报导宿松群中首次发现微古植物化石组合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地质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宿松群  区域地质调查  生物研究所  微古植物  大别山  化石组合  首次发现  变质带  中国科学院  安徽 
描述:安徽区域地质调查所大别山变质带专题组,于1992年11月至12月期间,首次在原311队所称的宿松群大新屋组与柳坪组之间发现微古植物化石组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尹磊明同志鉴定为
郯庐断裂与华北地块扬子地块的拼合
作者: 常晓涛 胡建国  来源:测绘科技动态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断裂转换  华北地块  扬子地块  大别山  水准测量  郯庐断裂  高温高压  地壳运动  变质带  地壳垂直运动 
描述:根据水准测量的结果以及地层,岩石,矿物方面的地质证据对华北与扬子地块的拼合界线和郯庐断裂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