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5)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8)
黄冈名人 (5)
黄冈景秀 (2)
按年份分组
2015(2)
2014(2)
2012(1)
2011(1)
2010(1)
2009(1)
2008(2)
2007(1)
2006(2)
2005(2)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7)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1)
哲学研究(1)
福建教学研究(1)
中华商标(1)
开心老年(1)
福建艺术(1)
世纪风采(1)
新文学史料(1)
相关搜索词
春风吹得黄梅开
作者: 吴松青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气息  新中国成立  地方戏剧  黄梅戏 
描述:安庆是"黄梅戏之乡",经过两百年的传承,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这片沃土上,黄梅戏犹如一位散发着浓郁泥土气息的小姑娘,从"羞羞答答"历练得"落落大方"、"风姿绰约",成为中国博大精深的地方戏剧之一.
胡风问题的三个论域
作者: 张业松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域  中国现代史  反革命集团  政治层面  新中国成立  胡风  公民权利 
描述:1所谓胡风问题,指的是因胡风在中国现代史上的特殊遭遇所形成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是政治层面的,即胡风曾因为思想反动,于1955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
李四光与许淑彬的爱情故事
作者: 毛峥嵘  来源:世纪风采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地质学会  李四光  1904年  地质学家  新中国成立  爱情故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武昌起义 
描述:李四光,中国著名地质学家,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蒙古族。少年时代在家乡求学,1902年冬赴武昌读书;1904年赴日本学习,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参加了武昌起义;1913年,李四光又赴英国留学,1919年回国;任过北京地质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湖北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创意黄梅戏
作者: 韦京东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剧种  新中国成立  20世纪80年代  电影艺术  严凤英  创意  发展历史  黄梅戏 
描述:一、例证2006年5月21日晚7:50CCTV11频道播放了一档节目,“回顾严凤英的戏曲电影艺术——坠落的精灵。”该节目在重温严凤英、王少舫、潘和张云凤等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同时,也回顾了黄梅戏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小戏,陡然在解放后的短短几年里,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发展历史。
建国六十年来黄梅戏电影电视剧要目
作者: 许公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联  电影  广电总局  新中国成立  新闻出版署  电视剧  《天仙配》  黄梅戏 
描述:[1949年—2009年](剧目所获的奖项均按省级以上的统计)《天仙配》(黄梅戏电影1955年)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共同主持编选
黄梅戏表演形式与主题内容的改变
作者: 潘文庆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戏曲改革  主题内容  表演形式  现实生活  新中国成立  戏曲现代化  黄梅戏  中国戏曲 
描述:反映现实生活是中国戏曲的优良传统,新时期以来的现代戏创作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诸多大胆的探索,众多戏曲人通过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和思考,试图清晰地把握住生活的深刻内涵。当代戏曲改革,从新中国成立算起,已经有半个世纪,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实现戏曲现代化,而现代戏则是戏曲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和试金石。
黄梅戏的再繁荣和持续发展
作者: 龚辉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初年  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  影视作品  黄梅戏艺术  繁荣  戏曲艺术  《天仙配》 
描述:黄梅戏的艺术不算长,真正成型大约在20世纪初年。而繁荣发达则完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短短的半个世纪时间,它便形成了3次阶段性的发展高潮,50年代至60年代初,以严凤英、王少舫为代表的艺术家群体的出现和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的推出,使黄梅戏这个民间小戏在戏曲艺术家族中崭露头
严凤英画传
作者: 张凤高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桐城  新中国成立  离家出走  艺术才华  严凤英  1951年  安徽省  黄梅戏 
描述:严凤英(1930—1968),安徽省桐城人。她7岁开始在田野劳动,学会许多山歌民谣。13岁拜师学唱黄梅调,14岁离家出走正式搭班。她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久蜚声桐城、怀宁等县各乡镇,1946年唱红安庆城。盛名罹祸,严凤英流落他乡,曾学京剧、习歌舞,借以谋生兼以酬志。新中国成立,世道巨变,1951年3月她重返安庆舞台,踏上人生新的历程。1953年4月,她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终于找到了发挥她艺术才华的大舞台。
专业化教育语境下赣南采茶戏旦角唱腔特征
作者: 欧阳绍清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旦角  专业化教育  赣南采茶戏  语境  新中国成立  戏曲人才  唱腔  戏曲学校 
描述:,全国戏曲演员9298人,戏曲编导人员373人,戏曲音乐人员2779人,戏曲师资178人,舞台美术人员762人,合计13390人。1戏曲演员的培养已经由早期的师徒传承阶段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阶段。本文考察的黄玉
赴京之前
作者:暂无 来源:开心老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部队工作  “五反”  国家建设  大别山  新中国成立  “三反”  1951年  凤台县 
描述:倪侦祥(安徽寿县)1951年,我所在的部队从大别山移防到淮河一带。我们268团驻凤台县。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们部队一边休整,一边协助地方开展“三反”“五反”工作,积极开展支援国家建设。不久,我调到北京炮兵部队工作。进京之前,我们几个要好的战友相约来到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照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