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析马钱子炮制方法
作者: 李烨 梁华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毒性  马钱子  炮制方法 
描述: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nnos.mix-vomica L.或云南马钱stlyehnos.pierriana.A.w.Hill的干燥成熟种子,原名番木鳖,始载于别名马钱子,李时珍谓:"状如马之连钱,故名."马钱子性温、味苦,有大毒.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术偏瘫、外伤性截瘫、跌打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车前子宜研末吞服
作者: 王志俊  来源: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煎服方法  车前子  炮制方法 
描述:车前子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其性味甘 ,寒。归肾、肝、肺经 ,具有利水通淋 ,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淋病 ,暑湿泄泻 ,目赤、内障、视物昏暗和肺热痰多等病症。现多用布包入汤剂煎煮。关于车前子一药在复方煎剂中的用法 ,早在宋代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就有“以绢囊盛”的注嘱 ,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以绢袋盛”的记载。前人用包布入煎的目的现已无从查考 ,但目前一致公认的是因为车前子颗粒微小 ,其主要成分为粘液质 ,在
刍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
作者: 钱荣军  来源:淮海医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汤剂  中药  炮制方法 
描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一语道出了煎药方法的重要性。由于现在大部分的中药汤剂还是病家带回去自己煎,他们并无此专业知识。因此,我们调剂人员就应当在合理用药方面认真、细致地指导患者,以取得临床的最佳疗效。笔者就煎药方法上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千金子的炮制及其毒副作用
作者: 程卓华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千金子  毒副作用  炮制方法 
描述: 4mm ,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 ,有不规则网状皱纹 ,网纹凹下部分灰黑色形成细斑点 ,一侧有纵沟状种瘠 ,上端有突起合点 ,下端有一灰白色线形种脐 ,长约 1mm ,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阜常已脱落 ,留有
苏东坡食事三则
作者: 南方  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白芝麻  现代中医  黑芝麻  九蒸九晒  炮制方法 
描述:苏东坡罹痔用芝麻 芝麻,又叫胡麻、乌麻。它分为黑芝麻、白芝麻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入药则以黑芝麻为良,炮制时应九蒸九晒,熬捣充饵,苏东坡正是熟悉这种炮制方法,才做出这样的诗句来。当然,这种炮制方法只有古人的讲究罢了。现代中医对芝麻的炮制方法就要简单得多。
探讨《本草纲目》与现代何首乌的炮制方法
作者: 吴志勇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首乌方  蓼科植物  蒽醌类  九蒸九晒  糖甙类  炮制方法  《本草纲目》 
描述:1《本草纲目》炮制何首乌方法何首乌为蓼科植物的干燥块根,主要成分有磷脂、蒽醌类、葡萄糖甙类等。《本草纲目》云:用首乌赤白各一斤,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浸一宿,切片,用黑豆三斗,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
李时珍的故事(六):实践与创新的科学精神
作者: 周彭  来源:家庭中医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事求是  科学精神  百合  李时珍  重视实践  实践与创新  巴豆  药物  炮制方法  方士 
描述: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李时珍的一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他在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道路曲折,历尽艰辛,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郭沫若先生在为李时珍题词中写道:"李时珍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他在药物学中尤其有特出的
《本草纲目》矿物药炮制的文献出处
作者: 郑文杰 张志斌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出处  矿物药  李时珍  文献  炮制技术  炮制方法  南北朝  《本草纲目》 
描述:《本草纲目》并非炮制专著,但李时珍十分重视中药炮制技术,每种药物“修治”项下均列炮制内容,收录了南北朝以来的大量炮制文献,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除“修治”外,李时珍在“附方”项下亦有针对不同组方的炮制方法。
草乌的炮制与鉴别
作者: 商国懋 王文颖  来源:首都医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温经止痛  祛风除湿  多角形  李时珍  草乌头  形成层环  制草乌  毛茛科植物  炮制方法  川乌头 
描述:草乌临床常用于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为大毒中药。明代李时珍曰:“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又曰:“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清代《本草从新》:“草乌头,野生,状类川乌,故亦名乌喙。”可见,草乌与川乌自古就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两味药甚至被当做同一种植物,只以栽培、野生区分。
巴豆霜炮制方法的改进
作者: 甘家汉  来源:中药材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油分  明朝  去油  李时珍  丙烯醛  巴豆霜  操作工艺  中毒  炮制方法  改进 
描述:关于巴豆霜的炮制,明李时珍指出:“有研烂以纸包压去油者,谓之巴豆霜。”直到现在巴豆霜的炮制还沿用此法,小量炮制尚可,大量炮制费时、繁琐;而用压榨机去油,操作较难掌握,油份除去不多,内服易引起中毒。我们根据巴豆的药性,对其炮制方法进行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