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22)
黄冈名人 (1)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5(1)
2013(1)
2007(1)
2005(1)
2004(2)
2001(1)
1999(1)
1998(1)
1992(1)
1991(1)
1990(2)
1989(3)
1988(1)
1986(1)
1985(2)
1984(1)
1981(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16)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
安徽新戏(1)
池州师专学报(1)
初中生优秀作文(1)
中央音乐学院(1)
国画家(1)
江淮论坛(1)
相关搜索词
导演群体蜕变及其对黄梅戏艺术风貌的影响*
作者: 丁芳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貌  导演制  程式  黄梅戏 
描述:建国后正式建立的导演制对黄梅戏艺术风貌产生了深远影响。“十七年时期”,导演多有着京剧从艺背景,但斯坦尼戏剧思想的流行,抑制了他们照搬京昆程式的冲动,从而使黄梅戏形成生活气息浓厚、有程式美而无
心里要有鲜活的人物:浅谈行当的划分与人物的塑造
作者: 何玉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物  行当  程式  鲜活  中国戏曲 
描述:生旦净末丑,中国戏曲有着严格的行当划分。没有行当也就没有程式,没有程式也就没有戏曲。
略说“逸笔”——浅谈中国画的“逸笔”作用
作者: 程桂琳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逸笔”  绘画技法  艺术风格  笔墨语言  艺术形态  中国画  程式 
描述:逸笔的提出见之于元代倪云林的题画,他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者也。这段话语成了文人画标榜的法典。 逸很早就是中国艺术评论中的一种标准,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就将评画标准定为能、妙、神、逸四种。何为逸?他举了王墨的例子,说王墨醉醒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忽造化……皆谓奇异也。 逸使艺术进入了更高的精神物化的境界。 逸笔的核心,则是不求形似。宋代,文人画兴起。文人作画,其造型能力、笔墨功夫、构图手段、设色技巧皆
从黄梅戏“对板”看黄梅戏音乐的若干转型特点
作者: 凌钢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花腔对板  形式美法则  平词对板  宫内调式转换  适应性转型  程式  黄梅戏对板  移宫 
描述:本文以黄梅戏“对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对板”和新编“对板”若干唱段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黄梅戏“对板” 的艺术魅力及转型特点,从而进一步探讨黄梅戏以及中国戏曲音乐的维护文化特性与适应性转型问题。
全文:本文以黄梅戏“对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对板”和新编“对板”若干唱段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黄梅戏“对板” 的艺术魅力及转型特点,从而进一步探讨黄梅戏以及中国戏曲音乐的维护文化特性与适应性转型问题。
漫说黄梅戏
作者: 王耀吟  来源:初中生优秀作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大戏  农村劳动者  安庆市  演出  程式  剧目  发展  黄梅戏  安徽 
描述: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是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黄梅采茶调中的一
关于黄梅戏表演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程功恩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表演理论  教师  表演训练  表演教学  戏曲表演  学员  实践与思考  程式  话剧表演  黄梅戏 
描述:曾经导演过昆曲《墙头马上》和《蔡文姬》的戏剧家杨村彬同志在谈及京剧表演训练时说:“小孩子从小就在那里学着一些程式的表演手段,开始他们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戏’,可是学成之后,随着年纪的增长,演出
黄梅戏美学略探
作者: 李芳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程式化      行当    程式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作为我国戏苑中的一支,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通过回顾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历程,对黄梅戏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两个主要美学特征作初步的探索:其一是融有地方特色的唱、念、做、舞为一体;其二是表演有程式
黄梅戏音乐程式探微:学习传统札记
作者: 精耕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六十年代  刘三姐  驸马  《春香传》  音乐形象  《江姐》  程式  音乐创作  黄梅戏  声腔 
描述:下来的并不多,这里除去剧本、导演、演员表演、大的市场环境以及其它艺术门类(影、视、MTV等)的冲击等等问题之外,就其音乐创作这一环节而言,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违背黄梅戏本身的规律,忽视传统,丧失风格,甚至破坏、抛弃它的程式,是其中极为重要和不可掉以轻心的重要原因。
从黄梅戏艺术的审美属性看其发展趋势
作者: 郑志勇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剧团  观众  审美属性  唱腔  程式  剧种  剧目  接近生活  黄梅戏  戏曲 
描述:的自由流动性,表现方法上的对生活夸张和变形,带来了表现手段的程式化。这种写意性,是中国诗、画、戏曲艺术中蕴藏着的见
黄梅戏音乐程式探微——学习传统札记
作者: 精耕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山伯与祝英台  六十年代  《春香传》  《江姐》  音乐形象  曲牌体  程式  音乐创作  音乐传统  黄梅戏 
描述:剧本、导演、演员表演、大的市场环境以及其它艺术门类(影、视、MTV等)的冲击等等问题之外,就其音乐创作这一环节而言,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违背黄梅戏本身的规律,忽视传统,丧失风格,甚至破坏、抛弃它的程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