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8110)
报纸(26796)
图书(7008)
会议论文(928)
图片(805)
学位论文(674)
本馆藏书(18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化 (73806)
黄冈名人 (41514)
黄冈景秀 (17299)
黄冈名戏 (11480)
黄冈特产 (366)
黄冈美食 (41)
按年份分组
2017(994)
2016(15031)
2015(11439)
2014(10703)
2013(10566)
2012(10756)
2011(8679)
2010(8747)
2009(7317)
2008(5776)
2007(5669)
2006(4852)
2005(3704)
2004(3632)
2003(3199)
2002(2763)
2001(2327)
2000(2130)
1999(2137)
1997(1904)
1996(1837)
1995(1686)
1994(1649)
1993(943)
1990(1090)
1989(991)
1988(987)
1987(1090)
1983(780)
1957(151)
按来源分组
黄冈日报(13500)
鄂东晚报(3005)
楚天时报(845)
湖北日报(727)
人民日报(210)
楚天都市报(187)
农村新报(136)
楚天金报(107)
人民政协报(72)
武汉晨报(66)
长江商报(62)
武汉晚报(55)
恩施日报(48)
湖北电力报(38)
人民日报海外版(28)
农村金融时报(28)
新民晚报(24)
中国质量报(23)
中国税务报(20)
经济日报(18)
三峡晚报(12)
中国食品报(12)
中老年时报(11)
新民晚报美国版(11)
中国渔业报(10)
中国特产报(7)
中国经济时报(7)
农民日报(6)
中国贸易报(4)
湖北科技报(2)
相关搜索词
东秦岭—大别山—胶东地区基底古构造型式的探讨
作者: 徐学思 胡连英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构造体系  中元古代  山字型  伏牛山  大别山  古构造型式  东秦岭  断裂  胶东地区  弧形构造带 
描述:本文运用活动论的观点探讨了东秦岭—大别山—胶东地区中元古代古构造。这一地区是一个基底古弧形构造,分别在郯庐断裂两侧出露,相距甚远,是断裂左平移错开的结果。
大别山低级变质岩的构造背景
作者: 徐树桐 吴维平 陆益群 汪德华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弧前盆地  大别山  洋壳  增生楔 
描述:大别山南北两侧的浅变质岩是碰撞造山以前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兰山片岩或张八岭群是俯冲的洋壳;苏家河群、信阳群和佛子岭群是由洋壳俯冲形成的海沟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形成增生楔;杨山煤系和梅山群是石炭纪弧前盆地沉积,并因俯冲过程中的前进变形而被增生楔逆掩.宿松群是扬子大陆被动边缘沉积,不是俯冲造山带的成员.因洋壳俯冲形成的弧和弧后盆地可能已被新生界沉积物掩盖.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碰撞造山后期从深部折返的外来体.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正好处于洋壳和增生楔之间,破坏了早期洋壳俯冲造山带的完整性,
大别山黄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新的地质解释
作者: 徐树桐 袁学诚 吴维平 刘贻灿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反射地震剖面  大别山  地质解释 
描述:在大别山黄石至六安反射地震剖面上有很多近水平的反射体,表明大别山中心部位的中、下地壳内也有近水平的分层性,反映有流变性和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与大型薄皮构造理论对岩石圈性质的认识一致,因而在其运动过程中应服从薄皮构造的运动规律。结合以往对大别山区划分的岩石-构造组合,在前人对此反射地震剖面所作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对反射地震剖面作了较为详细的地质解释,并建立了大别山造山带在此剖面上的两维几何结构。剖面南部为造山过程中形成的背斜构造,地表15km深度内为由碰撞混杂岩组成的扬子与中-朝大陆之间的主滑脱带。剖面中部为
大别山北麓河南新县地区大银尖钼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意义
作者: 罗正传 李永峰 王义天 王小高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辉钼矿  Re  Os等时线年龄  大别山  大银尖钼矿床 
描述: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大银尖钼矿床是一个斑岩-矽卡岩-脉型三位一体的复合型矿床,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大银尖钼矿床的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122.4Ma±7.2Ma,准确厘定其成矿时代为早白垩世。辉钼矿的Re同位素含量特征表明,大银尖钼矿床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大银尖钼矿床是中国中东部伸展构造体制下岩石圈减薄的产物,属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的一部分。
大别山及苏鲁地区微粒金刚石分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作者: 徐树桐 刘贻灿 陈冠宝 季寿元 倪培 萧万生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鲁地区  红外光谱  大别山  微粒金刚石  拉曼光谱 
描述:1992年发现大别山首例微粒金刚石之后,又于2003年和2004年在大别山和苏鲁地区的榴辉岩薄片中和榴辉岩的人工重砂中发现了微粒金刚石.本文报道其中尚未发表的7颗,并对2颗较大的薄片中的微粒金刚石和2颗自由晶体金刚石进行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所有微粒金刚石都为IaA和IaB型金刚石的混合体.缺少Ib型金刚石,表明没有人造金刚石的混入.薄片中的金刚石大部分为石榴子石的包裹体,少数产出于颗粒之间,直径为30~180μm.自由颗粒微粒金刚石直径为400~700μm.在大别山北部,不但又一次找
叶肢介化石在大别山东北麓毛坦厂组和黑石渡组的分布
作者: 陈烈祖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叶肢介动物群  石渡  双壳类  大别山  晚侏罗世  腹足类  介形类  叶肢介化石  火山碎屑沉积岩  分布规律 
描述:安徽省大别山东北麓毛坦厂组和黑石渡组是一套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系,富含叶肢介化石。研究这些化石对于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及探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叶肢介动物群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意义。 1970~1974年,安徽区调队在舒城、霍山一带测制地层剖面时,发现了大量化石,经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初步鉴定有植物、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和叶肢介等门类化石,对这套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系的进一步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充分依据。嗣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安徽省313地质队和笔者,先后对这套地层做了许多工作,在舒城县晓
大别山东南麓宿松群铷—锶年龄及其构造意义的探讨
作者: 桑宝梁 陈跃志 邵桂清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宿松群  多硅白云母  大别山  印支期  动力变质作用  东南麓  变质岩系  绿帘角闪岩相  退变质作用  测定结果 
描述:本文根据对宿松群变质岩的宏观地质调查,结合室内岩石与矿物的镜下鉴定,测定全岩及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认为该变质岩系曾经过二次变质与变形作用。第一次是加里东期褶皱及变质作用,形成绿帘角闪岩相,其时限为470~448Ma;第二次是印支期,表现为岩石片理化、塑性变形、推复构造及退变质作用,形成低绿片岩相,其时限为231~211Ma。
河南省秦岭—大别山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的基本特征及成矿作用
作者: 卢欣祥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构造岩浆岩带  秦岭地区  火山岩  基本特征  大别山地区  成矿作用  小岩体  岩浆活动  酸性  河南省 
描述:一、地质背景概述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少部分为古生界及中新生界,分布最广的为中上元古界的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及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构造复杂,各种构造体系均有形迹。以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纬向构造和北西向的伏牛—大别弧形构造带为基本构造格架。后者是河南省的主要基岩和岩浆岩出露区,也是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区。各种构造体系的复合,对地层、岩浆活动和矿产的分布
大别山北麓岩浆岩成因划分及找矿方向
作者: 李采一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成因划分  岩浆岩  花岗岩  大别山地区  大别山北麓  岩石类型  岩浆活动  加里东期岩体  找矿方向  基性岩类 
描述:一、概述大别山为昆仑—秦岭褶皱带南延东段,地处祖国心脏,是鄂、豫、皖三省连接之天然屏障。其由西向东,山峦重叠,连绵不断,形成了我国南北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分界带,带的两侧历来被地质界认为具有不同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群,岩石组合及特征矿产。在大别山地区,西起京广线,经河南商城至安徽金寨一带岩浆活动频繁,从杨子期到燕山期岩浆岩分布十分广泛,而以侵入岩最为发育,岩体大小计有100余个,总面积约3200
安徽大别山及邻区区域地质调查进展与问题讨论
作者: 汤加富 钱存超 娄清  来源:地质通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地层序列  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  榴辉岩  非碰撞造山  蓝片岩 
描述:通过对覆盖安徽大别山及邻区的地质调查和深入研究,重建了区内各个地段的构造地层序列及其对比方案,阐明了区内3期构造变形特征、构造型式与形成时期;确定了大量新元古代碱性变质花岗岩的存在;对榴辉岩的成因、形成时代,以及区内是否存在蓝片岩-黄片岩-榴辉岩的变质分带等提出了不同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大别造山带形成机理提出了非印支期碰撞造山的认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