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戏曲演出与字幕
作者: 鲍冬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剧团  剧情  字幕  戏曲演出 
描述:一场精彩完美的戏曲演出,幻灯字幕是不可缺的。早在五十年代初,我们剧团演出是用汽灯照明,为了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剧情,老前辈们用白铁做一个汽灯放得下的桶,连接处安上个小门
黄梅戏的诗化进程与回归之旅
作者: 周春阳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进程  诗化  《天仙配》  回归  二十世纪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从孕育生成到发展成熟,大约经历了一百五十余年,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天仙配》的诞生,黄梅戏才从小家碧玉长成大家闺秀。《天仙配》的诞生。开启了黄梅戏的新时代,也为黄梅戏的诗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治淮文工团最早推广黄梅戏
作者: 柏木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爱好者  文字记载  治淮文工团  当事人  地方志  黄梅戏 
描述:治淮文工团最早推广黄梅戏
严凤英和她的徒弟们
作者: 郑立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剧团  六十年代  中国人  严凤英  骄傲  黄梅戏 
描述:严凤英对黄梅戏的杰出的贡献为世人所公认,一百年出了一个严凤英,二百年出了一个程长庚,这不仅是安庆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严凤英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十年间,为了后继有人她先后收了六个女弟子。虽然远
在余叔岩与周信芳之间——杨宝森演唱风格的历史定位臆说
作者: 蒋锡武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历史定位  京剧  气势  演唱风格  演唱艺术  周信芳  螺旋式上升  崇高风格  整体性 
描述:我爱听杨宝森,可从来没看过杨。五十年代中杨来武汉演出时,我才刚刚上小学。以此资历来谈杨,恐贻笑大方。是故,我只能从听的角度来谈谈对杨的感受、理解和认识。如此,也许难免偏听偏信,甚或以偏概全,果然,就权作不足为凭的一己之私,以为谈助吧。谈杨宝森,话题不少,我首先想到的是杨宝森演唱风格的历史定位,今天就尝试说说这个话题。比较其他行当,在京剧演唱艺术中,老生行的风格是最为丰富的。这些不同风格,初听时,色
曾希圣与黄梅戏
作者: 张爱斌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曾希圣  非物质文化遗产  鼎盛时期  安徽省  黄梅戏  中共中央委员 
描述:已故中共中央委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1904-1968)特别重视黄梅戏,由于他的大力扶持和决策,使只有百余年历史的安徽省地方草台小戏,一跃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并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六十年代中期的飞速发展,乃至鼎盛时期的繁荣,曾希圣功不可没. 早在1942年,祖籍湖南资兴县的曾希圣就与黄梅戏结下不解之缘.
黄梅戏观众断层之浅见
作者: 吴倩茹 杨孝刚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八十年代  六十年代  观众  七十年代  断层  中国戏曲艺术  黄梅戏 
描述:中国戏曲艺术在建国后,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复兴,六十年代上半叶的繁荣,七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中期的鼎盛。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频繁,加之多元文化、异质艺术样式、门类繁多的娱乐休闲形式的强烈冲击,中国戏曲艺术急遽疲软萎缩,逐渐退出文化娱乐休闲生活中心。昔日戏曲艺术独霸剧坛,一花独秀的繁盛景象一去不复返。
黄梅戏源自何处
作者: 秦之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艺术工作者  著作  湖北  省委书记  黄梅县  推论  黄梅戏 
描述:黄梅戏源自何处?一直是不被人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仅仅上世纪五十年代王兆乾先生的著作《黄梅戏音乐》和八十年代陆洪非先生之著作《黄梅戏源流》中有过专文论述,一致地提出了三种推论,"源自湖北"是其中之一。一直以来绝大多数从事黄梅戏艺术工作者对这种推论是不甚关心的,更多
王少舫:现代黄梅戏的领军人
作者: 陈中元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军人  舞台艺术  艺术创造  艺术事业  二十世纪  黄梅戏  中国戏曲  历史性 
描述:所谓“现代黄梅戏”的概念,应该是解放后历经“三改”政策,并成功地学习了京、昆、川等兄弟剧种艺术精华,且亦文亦武,走“三并举”之路的黄梅戏艺术全貌。它的成熟期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恰恰王少舫先生于黄梅戏表演艺术的创作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处于高潮,这足以说明他的艺术创造与黄梅戏艺术事业的发展是有机、积极地捆绑在一起的。正是因为黄梅戏的异峰突起,又对整个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历史选择了他,他选择了黄梅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黄梅戏是中央“三改”政策受益最大者之一。省内外各市、县几十个民间
我看黄梅戏
作者: 洪仁杰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人居  观众  地方戏  代沟  大青年  审美要求  乐观主义  面临危机  黄梅戏 
描述:在当前戏剧面临危机的情况下,黄梅戏发展前景如何?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总的说法,持乐观主义态度的人居多数。笔者却认为,黄梅戏作为一门地方戏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基础,而要取得五十年代那样的鼎盛春秋恐怕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时代变了,黄梅戏几乎已失去了年轻的一代观众。而且,在和其它各种新兴的艺术竞争中也显得势单力薄。
上页 1 2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