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东坡《和陶诗》初探
作者: 冯士彦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陶渊明  和陶诗 
描述:苏轼热爱和推崇陶渊明,他的《和陶诗》是其文学成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其人生理念和从政实践的诗性表述,无论对文学史还是思想史均有研究价值,留给后人深刻的启迪。
试论苏东坡岭南诗学成就
作者: 王启鹏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岭南  平淡自然  和陶诗  诗学 
描述:苏东坡贬寓岭南后,提出了“辞达”和“平淡自然”的创作理论,发展了我国的诗学理论,并用平淡自然的笔法赞美岭南山水和淳朴的民风,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和陶诗。
困惑与超脱——从“和陶”探索苏轼心灵轨迹
作者: 芦宇苗  来源: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平淡  痛苦  消解  陶渊明  和陶诗 
描述:“和陶诗”是苏东坡追和陶渊明诗韵而创作的诗歌,现存124首,是诗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内,主要于扬州、惠州、儋州三地完成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和陶诗”绝非东坡单纯模拟陶渊明诗风的作品,而是宋以来诗坛主平淡之风的大背景下,苏轼平淡诗论的一种艺术实践,陶渊明的诗歌,符合苏轼的审美理想;尤其重要的是,“和陶诗”的创作是东坡晚年贬谪生涯中,借学陶、和陶来消解胸中抑郁的一种较有效的方式。它对于我们了解诗人诗歌创作的全貌和诗人晚年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苏东坡的和陶诗
作者: 张宏生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用世  仕与隐  陶渊明  和陶饮酒  苏辙  思想  古人  和陶诗  矛盾 
描述:东坡曾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说:"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实际上"追和古人"并不始于他,李贺便有《追和柳恽》的诗作.但是,东坡却是大规模地次韵而和古人的开先河者——其实绩就是一百零九首和陶诗.苏东坡是陶诗最早、最狂热的推崇者之一.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
苏东坡在惠州和陶诗的思想倾向
作者: 王运生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思想观点  惠州  秦穆公  园田居  陶渊明  苏辙  咏史诗  和陶诗  思想倾向 
描述:苏辙为东坡先生所作墓志铭云:“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他指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苏东坡晚年特别喜爱陶诗。至于东坡为什么爱陶、和陶,苏辙却只字未提。东坡为什么爱陶,他自己倒是有一个近乎本质的说明的:“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如其为人,突有感焉。”他原是被陶
苏东坡真的“不辞长作岭南人”吗?
作者: 袁昕  来源:书屋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地区  宋哲宗  岭南人  《新年五首》  陶渊明  荔枝  岭南风物  东坡  和陶诗  苏轼 
描述: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
东坡和陶
作者: 刘竹庵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杜甫  宋代  晚年  陶渊明  许浑  文学史  昭明太子  田园诗人  和陶诗 
描述:“许浑千首水,杜甫一生愁”,诗人常有他爱写的题材和内容。苏东坡晚年的醉心和陶,在我国文学史上,就是突出一例。陶渊明在今日是被公认为伟大的田园诗人,但在历史上,至少在宋代以前,他的诗并不为时人所重。南朝昭明太子就说:“渊明之诗,篇
气韵遥通千载上——夜读《陶诗及东坡和陶诗评注》札记
作者: 杨时康  来源: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治学严谨  气韵贯通  出版  评注  中学语文教学  解放前夕  陶渊明  和陶诗  教育图书 
描述:纂辑《陶诗及东坡和陶诗评注》(以下简称《评注》)之王运生先生是昆明师专中文系离休副教授。他是一位治学严谨、勤于著述的学者。解放前夕,以笔名方曙出版了散文集《海曙集》。自1949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0年,总结经验,写作、出版了颇受中学师生欢迎的《作文漫谈》)两次印行近20万册)。
论陶渊明“固穷节”对苏轼晚年“处穷”生活的影响
作者: 梅大圣  来源: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固穷节  《归园田居》  有益于世  陶渊明  李泽厚  《陶渊明集》  苏轼  人生理想  和陶诗  苏拭 
描述:陶渊明在苏轼的心灵中。苏轼晚年遭贬儋耳时,“剧喜陶渊明,追和者几遍”;还说,“流转海外如逃空谷,既无与语者,又书籍举无有,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册,常置左右,目为二友”李泽厚说苏轼塑造了超脱人世的陶潜形象,亦证明了苏轼“剧喜”陶渊明的程度。那么,陶渊明给予苏轼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结合苏轼一生行迹和其性格看,主导面应是积极的,尤其是陶渊明那种“固穷节”思想,对苏轼在儋耳“处穷”中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保持不断进取精神,产生了积极抗争的力量。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苏轼的和陶诗
作者: 棘园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惠州  陶潜  饮酒  陶渊明  相似之处  海南州  苏轼  和陶诗  海南岛 
描述:一苏辙在《东坡先生墓志铭》中曾说:“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所谓苏轼“晚喜陶渊明”主要是指他晚年贬官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广东海南岛儋县)期间特别喜好陶诗。实际上,苏轼喜好陶诗,早在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就开始了。当时他就把自己躬耕的东坡,比为陶潜游过的斜川,把陶潜的《归去来辞》隐括为《哨遍》。苏轼写作和陶诗,也是从元祐七年(1092)知扬州时就开始了,曾和陶潜《饮酒》诗二十首。不过,苏轼大量写作和陶诗确是在绍圣元年(1094)十月二日到达惠州以后,这同他在政治上的失意是分不开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