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婆媳之间》
作者:暂无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现象  婆婆  媳妇 
描述:《婆媳之间》是根据传统小戏《砂子岗》、融入现代素材改编而成的。这出戏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婆婆篇”,后半部分是“媳妇篇”,鞭挞了过去是婆婆磨媳妇、现在是媳妇磨婆婆的社会现象,构思新颖,时代性强,深受观众好评。
苏东坡写诗救“环饼”
作者: 徐继立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写诗  无奈  婆婆  海南岛  传说 
描述:传说宋代绍圣年间,海南岛儋县有一位老婆婆,丈夫早逝,无儿无女,以卖环饼谋生。她手艺精,用料足,做出的饼子又香又脆。但因为店铺偏僻,知道的人并不多,所以生意一直十分清淡。无奈,老婆婆只能艰难度日。
广告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供不应求  苏东坡  广告人  风味小吃  婆婆  海南岛 
描述:宋代大文人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时,应一个做滑动馓子(一种风味小吃)的老婆婆之邀,写了一首《馓子》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老婆婆将其制成匾挂在门口,人们看到不禁垂涎欲滴,纷纷购买,馓子从此供不应求。
曹雪芹:十场古装黄梅戏
作者: 汤金城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寅  西山  王氏  小姐  婆婆  婆母  曹雪芹  李氏  孙氏  李兰 
描述:时间 雍正元年,清明。地点 南京,江宁织造署院。人物 曹雪芹 已故江宁织造曹颙之子,前任织造曹寅之孙,时年约10岁。 曹頫 曹寅的侄儿,钦命为曹寅的嗣子,现任江宁织造,时年约
严凤英在怀宁“娘家”
作者: 张亭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六谷  下街  怀宁  走门串户  婆婆  严凤英  离开舞台  石牌镇  五香  黄梅戏 
描述:严凤英跟随戏班,在怀宁农村串乡演唱黄梅调(黄梅戏)。由于她天性聪颖,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便深受群众的喜爱。可是在旧社会,演员位居人下,严凤英被迫离开舞台,羁縻于石牌。这还是抗战时期的事。 当时,严凤英住在石牌镇下街姜家网,于极其挟小的天地里,过着度日如年的生活。她常常独自伤心落泪,怀念着她所热衷的舞台生涯。在她身陷困境时,石牌镇的一些戏曲爱好者,不时去看望她;她自己有时也走门串户,同几位要好的姐妹们一起清唱黄梅调,以排遣心中的愁
血帕血泪梅花梅影:谈《血狐帕》的艺术特色
作者: 王汝贵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皮鞭  典狱  妇女形象  婆婆  韩再芬  梅花山  剧作家  艺术特色  黄梅戏  琵琶 
描述:田耕勤编剧的《血狐帕》曾获田汉剧本二等奖,是我省第一届艺术节夺数项大奖的剧目。三年后的一九九0年十二月,当我们把它推到“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上以崭新面貌展现在首都舞台时,引起了首都戏剧界强烈反响。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刘厚生认为,它化腐朽为神奇,有比较深刻的内涵,这个戏塑造了郭玉梅这么一个戏剧中难以见到的妇女形象。
胭脂湖
作者: 徐启仁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孙子  胭脂  老夫人  婆婆  同是天涯沦落人  姑娘  丫鬟  公子  寿联  大夫 
描述:胭脂湖
谈郑玉莲的出场亮相
作者: 董荣玲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窦娥  角色比较  讨债  行动方式  观众  性格特征  婆婆  新角色  出场亮相  玉簪 
描述:每当我接受一个新角色,我总要将它与自己扮演过的角色比较一下,找出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 《杨柳记》中的郑玉莲,是一个出身于小官吏家庭的闺秀。这个角色
巴握风格细刻精雕——导演《杨玉环》《血狐帕》札记
作者: 陈然乐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导演  唐明皇  观众  唱词  高力士  演员  婆婆  杨玉环  札记  剧本 
描述:任何艺术创作,都有一个构思的过程。导演也不例外。导演构思的依据就是剧本,只有在吃透剧作意图的基础上,才能去想象、去创造体现剧作总体的舞台审美形象。 《杨玉环》、《血狐帕》这两出晋京参加中国戏剧节的戏,我都参加了导演,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戏,因而决定了导演手法不能雷同。
门槛
作者: 林明康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肚皮  火钳  道门  伢子  韵白  嫡亲  婆婆  十多岁  医生  围裙 
描述:时间:某天夜晚。地点:农村某家庭。人物:公公,五十多岁,乡村医生。 婆婆,五十岁,富态的农妇。 毛头,二十多岁,青年农民。置景:一道门框立在台上,下面有一极为显眼的门槛,一方挑花门帐衬 托出内房和堂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