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学术随想答问录
作者: 霍晓珊 陆耀东  来源: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自省精神  新诗  创见 
描述:陆耀东先生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兼任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等。著有《徐志摩评传》、《中国现代四作家论》等。本文是本刊记者霍晓珊与陆老的一次访谈记录,陆先生认为,学者应有实事求是的自省精神,做学问上要有勇气,勇于向人求教,敢于发表新创见。研究视域宜放眼世界,从古今和世界的视域考察问题。对于新诗的研究,应重新思考传统和外国文学对它的影响。新诗的生命在于创新和多样化。
读者来信:杨志强《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系剽窃之作
作者:暂无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法律援助  学术  读者  案例 
描述:编者按语:读者来信检举的问题属实。这是一起严重的学术事故。本刊创刊以来,出版学报已逾百期,有着良好的声誉,这是首例剽窃案例,对我刊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为了本刊今后的发展,为了纯洁学术风气,本刊不敢隐瞒上述事实,并对我们的失察作最严厉的自我批评。对于剽窃者杨志强同志,本刊作如下申明:[第一段]
徐复观学术与政治论初探
作者: 张玉涛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学术  徐复观  民主  儒学 
描述:本文从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方面探讨徐复观的文化与政治思想。 徐复观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后二十几年的乡村生活培养了他深深的根源意识;中年的政治生涯让他对民主政治极力向往;而后期的学术研究又激起了他
全文:本文从学术与政治的关系方面探讨徐复观的文化与政治思想。 徐复观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出生后二十几年的乡村生活培养了他深深的根源意识;中年的政治生涯让他对民主政治极力向往;而后期的学术研究又激起了他
立言与传世:胡适出版之路上的歧见与追求
作者: 饶向阳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学术  出版  立言  传世 
描述:立言与传世,是胡适出版事业的两个支点,虽由歧见而达于合一,但体现的其实是胡适这一代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
题跋?书法?题跋书法——丛文俊《丰草堂题跋书法》观感
作者: 马新宇  来源:美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题跋  书法作品  学术  艺术家  书法艺术  个性化  古代书法  书法研究  合作  刘熙载 
描述:题跋,泛指古代书籍、书画、碑帖以及古器物拓本的题识文字,或考源流、或钩史乘、或品辞藻、或赏技艺,皆出于胸中所养,而本于文人论学游艺的雅好。题跋之体兴于宋,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皆为开风气之先者。东坡曾跋欧阳修《试笔》云:“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得,信手而成,初
闻一多的风采(闻一多与胡适、梁实秋、吴晗、朱自清、鲁迅之比较)
作者: 商金林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鲁迅  新中国  青年时代  吴晗  知识分子  书斋  献身精神  火炬  朱自清 
描述:闻一多以一个纯粹的诗人、艺术家、学者,而终于觉醒,“从沙龙书斋走上街头,从狭小的个人兴趣走到关心人类的生活,立在时代的尖端嘶声呐喊”,成为“我们时代的一支火炬”。闻一多转变的“学术标志”是“由庄子的礼赞转而为屈原的颂扬”,其思想标志则是在组织
闻一多的风采:闻一多与胡适、梁实秋、吴晗、朱自清、鲁迅之比较
作者: 商金林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鲁迅  新中国  青年时代  吴晗  知识分子  书斋  献身精神  火炬  朱自清 
描述:闻一多以一个纯粹的诗人、艺术家、学者,而终于觉醒,“从沙龙书斋走上街头,从狭小的个人兴趣走到关心人类的生活,立在时代的尖端嘶声呐喊”,成为“我们时代的一支火炬”。闻一多转变的“学术标志”是“由庄子的礼赞转而为屈原的颂扬”,其思想标志则是在组织
丰硕的献礼 严谨的治学——读王锦厚教授《闻一多与饶孟侃》
作者: 向万成 张致强  来源: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教授  诞辰  “新月派”  母亲  祖国  现代文学  电子科技大学  澳门  “七子” 
描述:来临之前,著名的现代文学专家王锦厚教授完成了他沤心沥血、历时十多年的学术专集《闻一多与饶孟侃》,1999年8月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
论朱自清的散文
作者: 余光中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香港中文大学  中年人  学术  台湾  散文  余光中  冰心  背影  海内外  朱自清 
描述:“名作求疵”这块新地开辟伊始,“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池畔有轻雷”——台湾余光中先生的文章,发聋振聩,令我们欣然色喜。其犀利的艺术见解,“刻薄”“狠鸷”的批评风格,都使我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刺激。其实,无论是早期新文学幼稚、肤浅的名作,还是后来生硬勉强的极左八股,一经现代文艺家之慧眼审视,其瑕疵不必“吹毛”而已历历在目。然而,长久以来,我们的文学史家、批评家,却熟视无睹,或讳莫如深。至于晚近,赏鉴热起,辞典层出,而谈艺者每“佣耳赁目,未饮先醉,击节绝倒,自欺欺人。”有鉴于此,本刊特辟“求疵”一栏,且以
黄侃与刘师培
作者: 经盛鸿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袁世凯  筹安会  帝制  学术  刘师培  国学大师  经学  中国近代文化史  黄侃  章太炎 
描述:1935年10月8日在南京病逝的中央大学教授黄侃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位声誉卓著、成果斐然的学者,同时又是一位正气凛然的民主革命家。他字季刚,自号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于湖北东部的蕲春,从小就接触经史子集,清末到日本留学,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精通文字、音韵、训诂,兼通经学、文学与史学等。黄侃是章太炎弟子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继章之后成为又一位国学大师,世称“章黄之学”。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他到武汉投身革命,在《大江报》上发表著名的时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奇崛豪壮,热切地呼吁革命,影响巨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