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移用不得”的咏花诗
作者: 卢传裔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梅花  唐代诗人  瑶池  生动形象  陆龟蒙  咏花诗  白莲  艺术形象  白牡丹 
描述:唐代诗人陆龟蒙写了一首《咏白莲》: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这是一首写得很美的诗,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莲的形和神,而且通过这一艺术形象,寄寓和抒发了诗人自己不为人知、不为世用的孤寂情怀。对这首诗,后来
八怪三章〔滑稽戏〕
作者: 丁家桐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画竹  苏东坡  梅花  乾隆  黄慎  独诣  郑板桥  作品  扬州  汪士慎 
描述:一、穷八怪 大画家总该是很富有的吧。郑板桥晚年标明的润格是“大幅六两”,贵得可以。乾隆中期,一两银可换七百文左右,“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岂不是贵得可以?一天就算赚个六两吧,一年卖画钱,岂不要比扬州高官所得还多么?当日扬州的高
“哆唻咪哗嗦啦哂”——谐音联趣谈
作者: 高玉金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联  苏东坡  梅花  上联  回文  积雪  和尚  读音  字词  数字谐音 
描述:谐音联就是对联中字词的读音与另一字词的读音相似。如: 独览梅花扫腊雪; 逸睨山势舞绿溪。这是一副看似写景,实际上藏有奥妙的谐音对联。上联写冬景:独自观赏梅花,打扫腊月积雪。下
平山西园录
作者: 钱辰方  来源: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梅花  种竹  扬州园林  雍正  山西  平山  清代中期  乾隆年间  造园艺术 
描述:平山西园亦称“御苑”,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前后),为郡人汪少卿应庚所建。它是扬州的大型园林之一。在造园艺术上别具一格。利用蜀冈的自然丘陵,加之人工的奇妙点缀,形成四周山岭环抱。岭间古木参天,绿草如茵,林木森森,百鸟翔鸣;沿水种竹,两岸修竹夹道,竹影摇曳,给人以浓郁的山林野趣之感。清代中期是它
动词妙用见精神
作者: 刘伟力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破口  梅花  皓齿  《暮江吟》  《石榴》  斜照  “失”  孔乙己  染成红色 
描述:阿·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艺术语言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动词用得精确,往往能使文章陡然生色,锦上添花,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活用形容词“绿”为动词已经传为美谈,人人皆知。我们再来看看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里的动词“铺”字就用得很讲究。黄昏落日斜照,余晖透过晚霞射到江上,江水波光粼粼,一半染成红色,一半仍是碧色,形成无比瑰丽的景色。一个“铺”字把夕阳斜照的动感写出来了,且赋予了人的动作、行为,有层次,有方位,使人
杭州梅花史谈
作者: 胡中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梅花  白居易  孤山  西湖  赏梅  种植范围  杭州城市  西溪  明清时期 
描述:杭州自古有赏梅的风俗,从唐宋开始就有种梅、赏梅的记载.杭州的赏梅活动随着杭州城市的崛起而发展,随西湖山水名闻天下而著称于世.杭州梅花栽培历史之悠久,种植范围之广泛,数量之多是其它任何一种观赏植物所无法
西湖细浪
作者: 纪鹏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梅花  象征  湖水  西湖  游丝  细浪  龙井茶  天竺山  注释 
描述:~~
少游踏莎行本事辨
作者: 劉永翔  来源:词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津渡  梅花  重数  春寒  本事  淮海  生平  潇湘  居士 
描述:少游踏莎行云:‘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彬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淮海居士长短句》卷中)赵瓯北《陔余丛考
苏轼《梅花诗贴》所蕴之孤愤与旷达
作者: 张金波  来源: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花  人生价值  艺术生命  政治生命  文学艺术  旷达  孤愤  苏轼 
描述:苏轼,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然尝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一度困顿、失意、郁闷、彷徨.如其临近生命终点所慨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①这正是苏轼晚年对自己人生价值所做的总结与解剖,这亦是对其政治生命的自嘲,却也暗含了对自己文学艺术生命的肯定.黄州、惠州、儋州的十多年贬居生活,不仅是他文学艺术的辉煌时期,也是他人生思想范型发展、成熟乃至最后完善的最关键时期.假如没有这一段生存挫折与磨炼之玉成,也就没有如今我们心目中的苏东坡.社会存在实践影响了苏东坡的思想意识与心理转化,使其性有所适,宣之于文艺,完美其人格.
革命教育的红色之旅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教育  梅花  茶歌  人合  龙山  东坡  瑞金  笔架  八景  文学家 
描述:"古来绵江八大景,名扬四海倾九州。"这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游览瑞金后吟就的诗句。历史上的"瑞金八景":一曰绵江浸月,二曰双清柳渡,三曰浮波烟艇,四曰龙山拥翠,五曰大障云樵,六曰笔架凌霄,七曰陈石流清,八曰铜钵茶歌, 《后人续增一景曰深陇梅花)。这八景中既有自然生成,毫无斧痕,亦有天人合
上页 1 2 3 ... 6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