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21)
黄冈景秀 (1)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6(1)
2014(1)
2012(1)
2009(1)
2003(1)
2002(1)
1998(2)
1996(1)
1990(2)
1989(1)
1987(3)
1985(1)
1984(2)
1983(1)
1982(1)
1981(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16)
中国音乐学(2)
湖北文史资料(1)
华章(1)
普洱学院学报(1)
其它(1)
相关搜索词
关于“筹”进入黄梅戏早期班社文场一段史实的考访实录
作者: 刘正国  来源:中国音乐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吹管乐器  贾湖遗址  黄梅剧  安庆市  传统音乐  旋律乐器  黄梅戏  班社  文场  使用情况 
描述:关于“筹”进入黄梅戏早期班社文场一段史实的考访实录刘正国“筹”是流行于中原一带,道、佛两教(主要为道教)民间班社中所特有的一种边棱类单管吹奏乐器。其结构上的主要特征是不另开“吹孔”;其吹法既不同于笛之横吹,又有别于箫之竖吹,乃是一种独特的、由管端作吹...
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怀宁民间班社发展现状
作者: 何凤转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源  民间文化艺术  梨园  现状  弟子  文化部  班社  戏曲 
描述:怀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是戏曲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又有“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之说.两度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黄梅戏民间班社的起源 黄梅戏,俗称黄梅调,又称“怀腔”,是在怀宁农村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我县黄梅戏民间班社的起源要追溯到清光绪年间,由程福香创建的怀宁县第一家黄梅戏班社在石牌成立,此后,全县各地班社如雨春笋,逐年递增,到解放初期,全县共拥有黄梅戏班社300余个,演员达6000余人,他们忙时种田,
岳西县黄梅戏班社研究
作者: 汪同元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活动  发展史  历史轨迹  戏剧创作  演出团体  黄梅戏  岳西县  班社 
描述:引言 班社,又称戏班,旧时对戏剧(主要是戏曲)演出团体的称谓(今称剧团),既是进行戏剧创作与传播的活动平台,也是剧种存在的硬性标志之一.对戏班成员、艺术活动进行研究,是探讨剧种传承史与发展史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岳西县黄梅戏班社,以探讨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知识分子艺人洪海波
作者: 庚田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对联  徽剧  海波  演员  徽戏  知识分子  黄梅戏  班社  合班 
描述:辛亥革命前后,黄梅戏的农村班社中,有一位为同行崇拜、受观众欢迎的演员叫洪海波。他是怀宁小市港人,原是一个乡村的知识分子。关于他的出身,有的说:他“拎过考篮”,落第后忿而学艺,也有人说他考中过秀才,在清朝做官的叔父还给他找了一个“幕僚”的差事,但他厌恶官场,投身到戏班中去了。他先学徽剧,唱须生。这时的徽戏已渐趋没落,一些好演员也相继到北京、上海或别的地方改唱京戏去了,徽戏的地位渐被新崛起的黄梅戏所取代。黄梅戏虽然受到群众欢迎,但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能用它酬神,不能让它在婚、丧大事的场合正式演出,有时还被
许文和轶事
作者: 徐迅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老黄  生卒年  潜山县  民间戏曲  怀宁  清末民初时期  木偶戏  黄梅戏  班社 
描述:许文和(生卒年不详),潜山县牌楼乡陈桥村人,与人称“黄梅戏祖宗”的洪海波几乎同时活跃在潜山、怀宁、太湖一带的黄梅戏舞台上。是潜山县最早的黄梅戏班社领导人之一,知名的民间戏曲艺人。 清末民初时期,许文和在家乡组建了早期黄梅戏的第一个班社——“许文和班于”。主要演员有陈伯益、陈蔡来兄弟,许昌发,刘茂堂等。稍后,其子许仁义、外甥贾敬堂相继进入班社。
音容长在,艺业长存-怀念龙甲丙同志
作者: 童国川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剧团  音容  宿松  花旦  唱腔  凉泉  望江县  黄梅戏  班社 
描述:一个人的教养有深浅,能力有高低,但如果具有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的赤诚之心,具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就会在事业上获得可喜的成就,在生活的道路上留下鲜明的脚印。望江县黄梅戏剧团原付团长、已谢世老艺人龙甲丙同志,便是一个佐证。 龙甲丙,艺名龙凤霞,一九二二年生于望江凉泉龙家仓下一个贫苦家庭。七岁时,祖母因他是“当头孙子”,不顾家境贫寒,送他就读村
淡淡秋色冷 浓浓黄梅情——方集富自述
作者: 洪中为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打击乐组  安庆市  道教音乐  唱腔  道教艺术  戏班子  安徽省  黄梅戏  班社 
描述:淡淡秋色冷 浓浓黄梅情——方集富自述
龙感湖畔黄梅香——湖北省龙感湖黄梅剧团简介
作者: 曹柳吕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剧团  龙感湖  黄梅剧  自开始  湖北省  龙感湖农场  怀宁县  黄梅县  黄梅戏  班社 
描述:湖北省国营龙感湖农场位于鄂、赣、皖三省交界,在黄梅县境内。 一九五八年,安徽省怀宁县一支民间黄梅戏班社演出于九江、黄梅一带,在农场的要求下,终于在当地扎下根来。廿多年来,场领导非常重视,自开始的“以农养艺”,到后来的“以工养艺”,创下了一条企业办剧团的成功经验。一九八一年,该团出席了在京举行的全国农垦系统的调演大会,演出了创作剧目《一条青丝》、《二嫂买猪》等现代戏,受到观众和作家们的好评。
欺负观众的下场
作者: 丁乐群 刘正需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对联  戏文  主考官  观众  酸黄瓜  小伙子  五河  岳西县  班社  黄梅戏 
描述:这是发生在山旮旯里的一则民间旧事。说来,近似荒诞,可它的的确确是真人真事。 三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季,有支号称“大四喜”的黄梅戏班社(是否冒名,未考),流动到安徽省岳西县境内的五河宕演出。五河宕是山区,山区村民特别爱看戏。所以这名气又大、牌子又红的“大四喜”一到,就受到大姓公堂接,小姓公堂请,礼遇甚
从新编历史剧《杨月楼》想到“无石不成班”
作者: 张亭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京剧  石牌  优伶  徽戏  新编历史剧  怀宁县  安庆地区  戏曲  班社  黄梅戏 
描述:名列晚清“同、光十三绝”的京剧泰斗杨月楼先生,是怀宁县杨家墩人氏。他自幼矢志梨园,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戏曲事业。他对京剧的表演艺术作出的卓越贡献,使他扬名艺林,千古留芳。雷风同志的新编历史剧《杨月楼》,取材于清同治十二年至光绪二年间杨先生在上海三年冤狱的一个片断,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