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2)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戏 (11)
黄冈名人 (1)
按年份分组
2016(1)
2015(1)
2014(1)
2011(1)
1998(1)
1995(1)
1994(1)
1989(2)
1987(2)
1984(1)
按来源分组
黄梅戏艺术(9)
散文百家(1)
中国戏剧(1)
黄河之声(1)
相关搜索词
黄梅戏传统锣鼓
作者: 方集富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收头  切板  抄本  急风  火工  紧板  滚头  唱腔  锣鼓经  黄梅戏 
描述:方集富同志是黄梅戏较早的乐师, 五十年代曾将笙、管、筹等民族乐器及一些民间吹 打乐曲牌带给年轻的黄梅戏。近年来致力于整理传 统锣鼓及声腔。本文是他写的《黄梅戏传统锣鼓》 的第四部分。
黄梅戏锣鼓经的来源与发展
作者: 方集富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记谱  司鼓  京剧  鼓点  鼓师  滚头  锣鼓经  工尺  黄梅戏  小锣 
描述:黄梅戏原是以打击乐为主的剧种,最初由人以手执“车光”(即半只小铙镲)、“牙子”(即牙板)挨门演唱的形式,发展由多人围坐一起、敲脸盆底清唱(俗称抵板凳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演堂戏,逐步形成一个“三打”(即司鼓、大锣、小锣)“七唱”(老生、小主、花脸、小花脸、花旦、老旦、彩旦)的打击乐为主的小型班社。在“三打”人员中,打小锣的要代拣半边场。打鼓佬既要为演员伴奏,又要向下手示意各种领发手式,使下手明了鼓师的各种领发意图,,协调一致地演奏各种锣鼓点子;除此之外,还要作为戏外人和台上演员对答(俗称搭架子);演员
试谈黄梅戏的锣鼓特色
作者: 吴春生 范劲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京剧锣鼓  剧团  打击乐  唱腔  四击  剧种  锣鼓经  唢呐曲  黄梅戏  小锣 
描述:一、关于风格特色的几句赘语 一个剧种,如无鲜明的艺术个性,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任何剧种若不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而发扬自己的这种个性,它就会枯竭,衰老,死亡。这样的实例,在我国的戏剧史上屡见不鲜。 在此,我们无意研究某一剧种的兴衰史,但一个剧种衰亡,不注意适应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去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将是它衰亡的重要原因吧! 黄梅戏是否会重蹈历史上许多剧种从盛到衰的复辙,关键还是要看黄
黄梅戏锣鼓为什么象京剧锣鼓
作者: 姜精良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京剧锣鼓  艺人  管弦乐  打击乐  师傅  四击  剧种  锣鼓经  节奏  黄梅戏 
描述:近年来,在评论黄梅戏的打击乐时,往往提到黄梅戏的打击乐有关表演的锣鼓经是京戏的,有损于黄梅戏的风格。作为从事黄梅戏打击乐二十多年的我,借此谈一点肤浅认识,以供专家、同行今后改革时的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童年所目睹的黄梅戏,正由“三打七唱”转向城市。乐队已具雏形,管弦乐刚用上高胡、二胡、筹和唢呐。打击乐有板鼓、堂
运用黄梅戏锣鼓点进行节奏训练的尝试
作者: 杜达金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节奏组合  节奏训练  组合法  堂鼓  多声部  锣鼓经  训练效果  音色  黄梅戏  小锣 
描述:黄梅戏音乐是我国戏曲音乐艺术宝库中的精品,共锣鼓与唱腔、表演、舞蹈配合默契,紧扣剧情的发展,左右着全剧的节奏,因而能制造各种气氛,表达各种感情,成为黄梅戏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梅戏锣鼓节奏之丰富,音色之多彩,力度、层次变化之分明,在戏曲打击乐中独具特色,笔者立意将黄梅戏音乐引进高师音乐课堂,在运用黄梅戏锣鼓点进行节奏训练方而作了些尝试。现将训练的方法、步骤及特点谈出来,供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同行们参考。
黄梅戏器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三种新方式
作者: 杜达金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视唱练耳教学  器乐  打击乐  曲调风格  视唱练习  和声语言  新方式  锣鼓经  音程感  黄梅戏 
描述:视唱练耳是黄梅戏器乐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如何从培养现代黄梅戏器乐人才的角度,去努力探索具有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方法,是我们黄梅戏音乐教师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 笔者通过在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学习、探讨、尝试,摸索出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三种教学方式,谈出来供同行们讨论、参考。
数字与锣鼓经——打击乐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 桂冠英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字的组合  教学实践  打击乐  数字组合  节奏型  教学方法  锣鼓经  四分音符  识谱能力  黄梅戏 
描述:我在黄梅戏打击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各种锣鼓点子的节奏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其内部结构却有一定的规律,并且与数字组合有许多相关之处,锣鼓的快慢、长短与数字的多少、疏密也很吻合,即各种锣鼓节奏的组合可以与各种长短不同数字的组合进行比照。我尝试用数字比照锣鼓节奏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识谱能力尚差,节奏感觉还不稳定,对锣鼓还非常陌生,以数字比照锣鼓节奏的方法进行教学收效更快,这种方法我称之为数字与锣鼓经的教学方法。
鼓的艺术
作者: 李烈美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鼓  底鼓  八音  技艺  演员  性能  演奏技巧  锣鼓经  民间  打击乐器 
描述:鼓在我国是一件非常悠久的民间打击乐器,其声音震撼人心,且具有领衔作用及很强的表现力。由于其独特的乐器性能所决定,鼓在乐队中处于领头的地位,故而称之为"八音之首"(金、石、土、革、丝
戏曲乐队三题
作者: 肖鉴铮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鼓  乐手  打击乐组  民间音乐  戏曲音乐  唱腔  处理手法  锣鼓经  戏曲乐队  基本功训练 
描述:解放前戏曲乐队规模很小,人数寥寥无几,演奏多为单旋律形式,故而一般都是由司鼓者兼事指挥职责.这种指挥是中国传统式的坐式指挥,他撑板击鼓,自己一方面参加演奏,一方面通过暗示掌握着打击乐组、戏曲乐队甚至整个演出的节奏等,故而实质上又是一种有声指挥.
传统与现代交融——阳新采茶戏流变之思考
作者: 周泽宇  来源:黄河之声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角戏  湖北黄梅  阳新采茶戏  地方小戏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区  锣鼓经  地方戏剧  采茶歌  专业剧团 
描述:阳新采茶戏作为采茶戏剧的重要一员,属于本土腔中的采茶系统的地方戏剧种。阳新采茶戏历史上起源于宋元形成于明清之际,地理上属于长江中游两岸及岭南一代的“采茶文化区”,文化上其自清康熙年间流传至今于2008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列表中。阳新采茶戏在当今学术界都具有相当的学术研究意义的。阳新采茶戏有十代以上传人,有清晰传代史一百六七十年。明国初期惨遭摧残,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化方针指引下因运而生,现有剧团,80年代至今许多文艺研究者发表了一些论文。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