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中国现代文学课中闻一多教学反思
作者: 张文民  来源: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讲中国现代文学不能不讲新月诗派,讲新月诗派不能不讲闻一多,于是他的新格律诗理论及“三美”主张、他的诗集《红烛》与《死水》便被逐一介绍。这似乎已成为文学课的套路:流派—理论—作家—作品,以前还会大讲
日本研究闻一多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 野村英登  来源: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1.前言近十年,在日本的闻一多研究有很大的进展,成果数量达到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研究的第七位。本文概括日本研究闻一多的情形, 除了介绍比较重要的工作之外,还根据可靠资料的统计,讨论日本闻一多研究的倾向和闻一多研究在日本现代文学学界中的地位。
评闻一多的新诗社团活动
作者: 陈卫  来源: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闻一多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形象与他提出新诗"三美"有关,而他与新月诗社以外的新诗社团的整体关系,处于被遮蔽的研究状态。笔者通过考察闻一多的经历发现:闻一多沉醉美术以及中
论郭沫若对闻一多的评价
作者: 刘殿祥  来源:“当代视野下的郭沫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同是诗人、学者、民主斗士的郭沫若和闻一多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学术史、现代革命史上大有意味的精神文化事件,值得后学神往。由于篇幅关系,本文仅谈郭沫若对闻一多的评价。
抗战时期的文人流徙与文化传播:闻一多和茅盾的比较
作者: 陈建宁  来源: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擘,闻一多与茅盾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闻一多先是作为新月派的旗手,对中国现代格律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后,又因在离骚和楚辞上的
闻一多与废名的新诗批评比较
作者: 陈茜  来源:闻一多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闻一多和废名二人同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人、作家、学者兼评论家。对于中国新诗的评论,闻一多跨越了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他还是清华文学社成员时,就涉足对同学新诗的评论
论闻一多新诗批评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
作者: 魏洪丘  来源: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闻一多先生的新诗批评,历来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新诗研究的重头戏。他对“新格律诗”理论的倡导。为中国现代新诗创作艺术的健康发展,开辟了一条新径,功不可没。正如有的文学史家所说:“郭沫若的《女神》以‘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彻底破坏精神,冲决了传统诗词的形式,这是一个还没有确定形式的、
闻一多的文化爱国祈向
作者: 刘保昌  来源: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其他著名作家和文学家相比较,闻一多研究一直是一门显学。不仅研究论著、论文数量庞大,质量很高, 几乎所有的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都曾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过闻一多研究,而且在闻一多研究史上始终
生命之肯定者最终的奇迹——闻一多殉难的文化意义解读
作者: 黄曼君 梁笑梅  来源: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2006年7月15日是闻一多昆明殉难60周年纪念日。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纪念这种牺牲,因为他的牺牲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文化已是一种提升。更重要的是,闻一多这样的人并不仅仅属于过去,他们来自过去而又时时呈现在我们面前,成为一种激励我们的力量,他们的存在标志着仍有某种诗性的光辉在我们的中间。
再认识胡风的三种角度追忆
作者: 李辉 胡唐 陈夏红  来源: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两个口号的论争。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主编《七月》杂志,编辑出版了《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对现代文学史上重要创作流派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起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