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8110)
报纸(26796)
图书(7008)
会议论文(928)
图片(805)
学位论文(674)
本馆藏书(18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化 (73806)
黄冈名人 (41514)
黄冈景秀 (17299)
黄冈名戏 (11480)
黄冈特产 (366)
黄冈美食 (41)
按年份分组
2017(994)
2016(15031)
2015(11439)
2014(10703)
2013(10566)
2012(10756)
2011(8679)
2010(8747)
2009(7317)
2008(5776)
2007(5669)
2006(4852)
2005(3704)
2004(3632)
2003(3199)
2002(2763)
2001(2327)
2000(2130)
1999(2137)
1997(1904)
1996(1837)
1995(1686)
1994(1649)
1993(943)
1990(1090)
1989(991)
1988(987)
1987(1090)
1983(780)
1957(151)
按来源分组
黄冈日报(13500)
鄂东晚报(3005)
楚天时报(845)
湖北日报(727)
人民日报(210)
楚天都市报(187)
农村新报(136)
楚天金报(107)
人民政协报(72)
武汉晨报(66)
长江商报(62)
武汉晚报(55)
恩施日报(48)
湖北电力报(38)
人民日报海外版(28)
农村金融时报(28)
新民晚报(24)
中国质量报(23)
中国税务报(20)
经济日报(18)
三峡晚报(12)
中国食品报(12)
中老年时报(11)
新民晚报美国版(11)
中国渔业报(10)
中国特产报(7)
中国经济时报(7)
农民日报(6)
中国贸易报(4)
湖北科技报(2)
相关搜索词
大别山榴辉岩带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作者: 张泽明 游振东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PTt轨迹  大别山榴辉岩带  地球化学  岩石学  成因机制 
描述:系统地总结了大别山地区的榴辉岩的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及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最新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大别出榴辉岩带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作者: 张泽明 游振东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榴辉岩带  地球化学  大别山  岩石学 
描述:大别出榴辉岩带的研究进展及评述
造山带构造年代学基本问题--论同位素体系与变质作用的关系
作者: 简平 杨巍然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麻粒岩  构造年代学  榴辉岩  同位素体系  造山带 
描述:造山带构造年代学以研究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时代,建立时空格架为目的.其实质是研究同位素体系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包括变质过程中同位素体系扰动、同位素平衡、同位素均匀化以及锆石增生和放射性成因铅丢失等方面.并以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和熊店榴辉岩为例阐述了构造年代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论证大别古陆老于2 814 Ma,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事件发生在约20亿年前;大别熊店榴辉岩峰变质年龄为468 Ma.
华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及过程
作者: 李曙光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北陆块  扬子陆块  碰撞时代 
描述: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是我国东部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相互碰撞形成的。它作为我国东部天然地质界线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尤其近年来在大别山及其东延部分(苏—鲁地体)发现了柯石英和金刚石,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并引起广泛注意和兴趣。确定这两大陆块的碰撞时代及过程是认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形成演化机制及中国东部大陆形成演化历史的关键。然而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地质学界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分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华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编号:4870188)及“秦岭造山带多期蛇绿岩识别”(编号:49070
山区地面辐射场和温度场的计算方法研究
作者: 翁笃鸣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辐射场  温度场  计算  地面 
描述:本项目研究主要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提出一个计算山地小地形参数(平均坡向、坡度和地形遮蔽角)的通用计算机模式。该模式采用的差分格式为虚拟次网络二维差分格式,输入参数为所研究区域网络化的海拔高度资料,输出结果为每个格点的坡向、坡度及任一方向的地形遮蔽角。曾利用十万分之一地形图(等高线间距为10米)对安徽境内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3.5×3.0km~2面积进行试验(网络距取100m×100m),证实模拟地形参数与实测结果比较一致,显示出模式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和客观性的优点。
南乌拉尔玛克苏托夫榴辉岩蓝片岩杂岩体的岩石学
作者: A. A. Marakushev A. V. Bobrov V. G. Butvina 桑隆康 刘嵘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玛克苏托夫Maksyutov  亚洲  岩石学  榴辉岩  矿物学  蓝片岩 
描述:玛克苏托夫(Maksyutov)榴辉岩是乌拉尔-昆仑-祁连-秦岭-大别山元古代褶皱带之一部分。榴辉岩呈团块或布丁夹于片麻岩内,由于显生宙与花岗岩侵入有关的退变质叠加影响,时代变化自元古代至下古生代。榴辉岩矿物组分恒定但不同程度受绿帘蓝片岩相退变质叠加,榴辉岩中石榴石以富铁为主(f=50%~75%);单斜辉石为绿辉石Jd40.3~52.2。据Krogh沙石榴子石-单料辉石温度计,榴辉岩形成温度为1060~686℃,压力为22.3×10^5~14.16×10^5kPa;PT轨迹具岩浆(榴辉岩浆)自上地慢向下地
大别造山带构造超压形成的碰撞力学机理
作者: 武红岭 董树文  来源:地球科学进展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粘性流变体  点碰撞机制  构造超压 
描述:提出了大别山构造超压形成的点碰撞模型 ,简要分析了大陆碰撞带构造运动引起的粘性介质中粘性应力和平均应力随岩石物性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构造压力对超高压的贡献及对成岩深度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圈中的附加压力可能与静岩压力有相同的数量级 ,大陆造山带两陆块不规则边界的碰撞会引起局部应力集中 ,产生较大的构造压力。岩石介质的流变学分析表明 ,在相同外力作用下 ,岩石圈上部的高粘度性质决定了其在构造活动期间增温效果显著 ,但增压效果有限 ;而粘性较低的岩石圈下部则增压效果明显。为此 ,在下地壳与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