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本草纲目》酒方初探
作者: 郭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酒方  《本草纲目》 
描述: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是一部宏大的医药学巨著,其内容翔实,方剂众多,蕴藏了丰富的养生调补酒方.随着药物副作用的出现,药源性疾病的增多,中医药日益受到人们的注重,它以方法简单、疗效确实、副作用少而被人们普遍接受.因此,研究、挖掘中的养生调补酒方,可更好地为为人类健康服务.
黄冈师院文学院生命教育形式浅探
作者: 郭伟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第二课堂  大文科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课堂  元典 
描述: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推行的"大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始终贯穿着"生命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涵泳元典,认知生命——中华元典的生命智慧烛照;二、披文入情,理解生命——第一课堂的人文精神培育;三、感悟现实,激扬生命——第二课堂的生命专题教育。
黄冈师院文学院生命教育形式浅探
作者: 郭伟  来源:文学教育(上、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黄冈师院文学院生命教育形式浅探
虚幻的言说:试论《小仆人》中的“他者形象”
作者: 郭伟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小仆人  叶君健  身份异化  他者形象 
描述:作为一部较典型的反殖民主义的小说文本,叶君健的短篇小说《小仆人》围绕殖民时代的身份异化现象,通过对阿布杜拉的真实描写,揭示了白人殖民者对以小仆人为代表的"他者形象"建构的虚幻性。殖民者的虚幻的言说在富有讽刺意味的叙事进程中呈现其荒谬性,从而凸现出丑恶的自我形象。
妈妈?花朵?家:读《世界?在牡丹花旁》
作者: 郭伟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米沃什  悠然见南山  忍冬花  黄冈师范学院  声对  内在价值  丰富体验  一朵花  怜悯之心  亲和关系 
描述:牡丹在开花,白色和粉红色。每一朵里面,像在芬芳的碗中,一群小小的甲虫在交谈,对于它们,花朵就像是家。妈妈站在牡丹花坛旁,拉过一朵花,展开它的花瓣,对牡丹的国土看了很久,那里短短的一瞬相当于整整一年。然后放开它。她所想到的大声对着孩子和他自己复述。风温柔地摇动着绿色的叶子在他们脸上投下了光的斑点。米沃什对于与自己同时存在的其他生命和事物一直怀着深深的理解和怜爱,对于大自然的一切,更是怀着与生俱
浅议明清小说笔记中的佛印形象
作者: 郭伟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笔记  佛印形象  儒释道  弥勒人格 
描述:明清小说、笔记中大量关于佛印的传说、轶事或其他记载,从整体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高僧形象:持律精严,慈悲度人,注重人间情谊;诙谐多智、富有诗才。其形象塑造反映了唐宋以来儒释道融合的文化发展趋势,反映了人们对弥勒人格的向往。
论中朝《琵琶行》之接受因缘
作者: 郭伟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崔致远  白居易  《琵琶行》  接受因缘 
描述:17世纪朝鲜学者洪万宗的诗话巨著《诗话丛林》中,李奎报(1168—1241)《白云小说》记载:"崔致远孤云有破天荒之大功,故东方学者皆以为宗。其所著《琵琶行》一首载于《唐诗·遗响》,而录以无名氏。"在《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五,我们看到无名氏的《琵琶行》与白居易的同题诗《琵琶行》关系非浅。本文就崔氏与白氏这两篇《琵琶行》谈谈其接受因缘。
劳作与和谐——解读《孤独者》
作者: 郭伟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劳作  人性  孤独者  乌托邦  和谐 
描述:戈特弗里德·贝恩的《孤独者》是一首高度凝炼的抽象诗.本诗在"孤独者"身上寄寓了对人的"劳作"特征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可贵的和谐意识,同时对未来社会进行了乌托邦式的构想.而"孤独者"的精神气质也随之凸现.
试从劳伦斯的游记看他的自然观
作者: 郭伟  来源: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英国作家  哲学理念  自然观  游记  生活方式  澳大利亚  劳伦斯  二十世纪初 
描述: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一生致力于寻觅更符合人性、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除创作大量小说以表达自己的哲学理念外,他还特别热衷于旅游,以体验别样的生活。其足迹遍布意大利、锡兰、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等地。在这种野性的朝圣之旅中,田园风光、名山大川、民情
浅论济慈对死亡意味的审美消解
作者: 郭伟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意味  济慈  《秋颂》  审美消解 
描述:因疾病原因,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对生命具有深切体验,其中既有对死亡的恐惧,又有对审美的永恒超越。他对死亡意味的消解在其独特的诗化表达下,为人类提供了艺术对抗现实的精彩范例,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命自由、死亡消隐的完美精神境界。本文通过对其名作《秋颂》及其他作品的联系分析,对此进行了概括性阐释。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