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老区发展——河南广电媒体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舆论扶贫”集中采访活动
作者: 崔松旺  来源:首播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电视媒体  大别山  老区  传承  河南电视台  基因  采访团  河南省 
描述:在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广播电视协会和河南电视台的策划召集下,6月12日至16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联合十八省辖市电视台80多名编辑记者走进信阳,深入到各县区乡村、企业、农户,集中采访老区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措施、经验和成果.这支采访团由各参与电视媒体的台长、总编辑、总监带队,连日来已制作、播发超过180分钟的电视新闻,同时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台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发布了大量的相关稿件,以实际行动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舆论支持.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信阳市7个县全部是贫困县,其中5个属国家级贫困县.目前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前行力量
作者: 薛琳  来源:党的生活(河南)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承  凝聚  焦裕禄精神  基因  中国共产党  力量  积极进取  红旗渠精神 
描述: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中原儿女一直为中国历史书写新的精神篇章,从大别山精神到愚公移山精神,从焦裕禄精神到红旗渠精神,从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到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中原热土上诞生的绚丽多姿的精神之花竞相开放,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
河南省信阳市狮河区在传承红色文化中深化国防教育:鲜红的旗帜竖起来
作者: 牛荣华 李飞  来源:国防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防教育  传承  旗帜  红色文化  《八月桂花遍地开》  革命老区  信阳市  河南省 
描述: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红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伴随着红军的足迹,从大别山北麓的河南信阳唱响全国。高唱这样的壮歌,信阳市狮河区军民始终高扬爱国拥军的旗帜,使今天的革命老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振兴民族民间音乐:谈信阳光山花鼓戏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 杨燕  来源:决策探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仇池笔记》  花鼓戏  阳光  传承  民族民间音乐  春秋时期  保护  文化遗产 
描述:光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是春秋时期的古弦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光山县南部原与湖北接壤,风土人情、民俗民风,与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主体差异较大,是中州文化与楚地文化的结合部,也是古今闻名的歌舞之乡.
传承千年文脉 建设书香新洲
作者: 易金莲  来源:武汉宣传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河东  传承  可怜  北宋诗人  居士  新洲  文脉 
描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北宋诗人苏东坡的这首诗,使“河东狮吼”一词为后人所熟知,并广为流传。诗中龙丘居士姓陈名憷,宇季常,与苏东坡是挚友,隐居在龙丘,今新洲三店。陈季常非常惧内,一日苏陈二人相约春游,正是兴头上,忘了时间,听到妻子在河对岸呼喊,陈季常吓得面色惨白,拄杖从手中落下。
湖北当代壁画创作的传承与创造
作者: 李瑞洪  来源:武汉文史资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壁画创作  湖北地区  艺术发展  传承  历史传统  承前启后  《天问》  壁画艺术 
描述:湖北地区的壁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中,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的壁画形象曾引发了屈原创作《天问》的激情。早在六朝刘宋时宗炳所画的著名山水即是壁画,当时将壁画绘于江陵。北宋苏东坡在湖北黄州有名的"雪堂"也画过壁画。但演进到
从古今诗歌传承看新诗诗体建设
作者: 杨景龙  来源:中外诗歌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革命  诗歌  传承  新月诗人  诗体建设  新诗  20世纪20年代初  旧体诗词 
描述:从20世纪初至今。新诗在取代旧体诗词主盟诗坛之后,走过了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其间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甚至杰出的诗人和诗作。取得了不容抹杀的突出成就。然而,新诗存在的问题也同样突出。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就是诗体建设的形式问题。虽然从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新诗人就开始着手新诗的诗体建设,如刘半农、陆志韦等人。胡适先生在倡导诗体“大解放”的时候,也指出了“形式”的重要性:“文学革命的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从文的形式一方面下手。”嗣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人。[第一段]
一束“青莲”香溢荆楚——楚剧传承人彭青莲
作者: 朱林飞 邱艳  来源: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方戏曲  青莲  传承  程式化  湖北省  从业人员  艺术形式  乡土气息 
描述:楚剧是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在清代道光年间,流行在鄂东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民歌、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说唱等民间艺术形式相融合。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经有150余年的历史。楚剧主要流行在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宜昌、黄石等七市40余县。湖北省现有楚剧专业剧团13个。从业人员约有1500余人。楚剧现存剧目约500个,常演剧目200余个,其中《葛麻》在全国颇具影响。其声腔分正腔、小调两大类,后从湖北清戏引进高腔曲牌,增加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