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夹缝”中的艺术博弈:在新美术与新文学之间——以李金发和闻一多为例
作者: 胡荣  来源:美育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两难  新文学  闻一多  李金发  新美术 
描述:"五四"后的20世纪20年代前中期,堪称中国现代文艺史的"夹缝"时期,此时的文艺青年面临着新兴美术和文学的两难选择。以李金发和闻一多为例,两人经历了在美术与文学之间往复纠结的过程,反映了特定时代语境下两大新兴艺术领域博弈背后的多重复杂因素。
解放个性与追求进步:1920年代末新文学作品的封面设计-以徐志摩的着作为中心
作者: 熊兰祺  来源: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徐志摩  江小鹣  设计  新文学  闻一多  封面 
描述:解放个性与追求进步:1920年代末新文学作品的封面设计-以徐志摩的着作为中心
译名与诠释——重审闻一多的格律诗理论
作者: 陈太胜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格律  新文学  形式  浪漫主义  闻一多  新诗  冯至 
描述:胡适称之为"偶然之偶然"的"新诗",是近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运动的结果,其初始的动机与动力,远不只是关于审美的,甚至主要不是关于审美的,对此的诠释与自我诠释,同样多元而丰富,很难用任何一种"绝对的开端"予以简单描述。闻一多发表于1926年的《诗的格律》,将通常译为"形式"的英文"form"一词译为"格律",并以此作为诗之为诗的根本,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误读"。闻一多的新诗格律理论,与他本人的写作和翻译实践有高度的一致性,看似吸收了西方文学中的格律诗理论,实际上更像是他此前研究过的中国古代律诗观念在现代的演
闻一多的佚诗
作者: 陈漱渝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爱国主义  出版  新文学  佚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  编辑工作  长诗  人民民主  代表作  选集 
描述:,为保存他的遗著,曾于一九四八年出版过一部《闻一多全集》,共计四册八集,约一百二十万言,其中诗作部分除全文收录了《红烛》、《死水》两个诗集外,又增收了一首长诗《奇迹》。一九五一年,茅盾主编新文学选集,编选了
闻一多诗学理论的结构与体系
作者: 陈山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直觉感悟  价值判断  诗学理论  新文学  理论体系  浪漫主义  传统诗学  古典主义  理论思维方式  文学背景 
描述:闻一多登上诗坛时,正是我国新文学运动艺术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时期。在这一特定的文学背景下,闻一多努力于变革中国的注重直觉感悟与价值判断的诗学传统,使之建立于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的现代理论思维
春江明月在 懿范讵能忘——回忆闻一多先生的唐诗教学
作者: 郑临川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专业课程  评价  古典文学  杜甫  民主运动  新文学  春江花月夜  盛唐诗  文学史  历史经验 
描述:今年是先师闻一多先生诞生的八十周年,也是他为民主运动殉难的三十三周年。唐诗,是我在先生身边听完的最后一个专业课程,留下的印象最深,听课笔记一直保留着,不时翻阅复习,象当年在课堂一样长期受到启发和教益。正如过去一位白永先生在《闻一多的诗论》一文中所说:“我们念惯了传统的旧式文学史,觉得凭了诗人的天分
象征的浪漫之维——冯至的诗学及其文体建构
作者: 胡继华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格律  新文学  形式  浪漫主义  闻一多  新诗  冯至 
描述:胡适称之为"偶然之偶然"的"新诗",是近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运动的结果,其初始的动机与动力,远不只是关于审美的,甚至主要不是关于审美的,对此的诠释与自我诠释,同样多元而丰富,很难用任何一种"绝对的开端"予以简单描述。闻一多发表于1926年的《诗的格律》,将通常译为"形式"的英文"form"一词译为"格律",并以此作为诗之为诗的根本,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误读"。闻一多的新诗格律理论,与他本人的写作和翻译实践有高度的一致性,看似吸收了西方文学中的格律诗理论,实际上更像是他此前研究过的中国古代律诗观念在现代的演
“绝对的开端”:“新诗”创生的诠释与自我诠释
作者: 孟泽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格律  新文学  形式  浪漫主义  闻一多  新诗  冯至 
描述:胡适称之为"偶然之偶然"的"新诗",是近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运动的结果,其初始的动机与动力,远不只是关于审美的,甚至主要不是关于审美的,对此的诠释与自我诠释,同样多元而丰富,很难用任何一种"绝对的开端"予以简单描述。闻一多发表于1926年的《诗的格律》,将通常译为"形式"的英文"form"一词译为"格律",并以此作为诗之为诗的根本,这是一种有意为之的"误读"。闻一多的新诗格律理论,与他本人的写作和翻译实践有高度的一致性,看似吸收了西方文学中的格律诗理论,实际上更像是他此前研究过的中国古代律诗观念在现代的演
中国现代文学7—12章学习提要
作者: 王继增  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左翼文艺  新文学  鲁迅  无产阶级文学  闻一多  左翼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  “左联”  革命文学 
描述:第七章 在探索中的新诗 这一章重点掌握发展第一期的诗歌在形式上比诞生期的诗歌有哪些发展?以及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第一、自由体诗。由郭沫若奠定基础的自由体诗,这时有了新的发展,影响较大,流行甚广。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政治抒情诗。以瞿秋白,蒋光赤为代表。如瞿的《赤潮曲》,蒋的《新梦》《哀中国》,两部诗集都是这类诗歌的代表。这些诗都热情地讴歌革命,是当时新诗中社会主义倾向最鲜明的。文研会的一些作家也写自由体诗,其中朱自清的诗歌最有影响,象《新年》《光明》是对光明的向往和召唤,《送韩伯画往俄国》《赠AS》是
对现代文学的年龄心理断想
作者: 宋永毅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刘半农  心理年龄  新文学  现代文学  闻一多  郭沫若  青年期  郁达夫  朱自清 
描述:岁。为新文学“创体开派”的第一代作家,登上文坛的年龄要更轻一些。为新诗奠基时的郭沫若28岁;创“格律诗派”时的闻一多24岁;开浪漫派小说之风的郁达夫25岁;闯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