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艺术的理想是赤裸裸的天真——简论郁达夫对传统文论的继承和弘扬
作者: 唐光胜  来源: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论  艺术理想  比较阐释  天真  郁达夫 
描述:郁达夫提出的"艺术的理想,是赤裸裸的天真"——"不得不写"、"忠于艺术冲动"、"全人格的表现"这一文学创作理论,与中国古典文论如苏东坡的"不择地而出"、李贽的"势不能遏"、袁宏道的"独抒性灵"以及
京腔的韵味
作者: 芮立祥  来源:散文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故乡  京腔  京剧  北京人  故都  吊起  课文  老北京  郁达夫  黄梅戏 
描述:课文了。郁达夫先生简直京化透了,那关于北京之秋京味儿十足的描写,几番诵读之后,真是醉煞了人,至今,那几个老北京在秋
秋访寒山寺
作者: 江凤鸣  来源:太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姑苏城  天台山  寒山  拾得  江南  运河水  张继  乌篷船  苏州  郁达夫 
描述:江南秋深,一叶孤舟,像是一枚飘落的枫叶,顺着运河水,漂流而下。平静的水面,微微荡着涟漪,倒映着流云、疏影、拱桥、民居,仿佛在描画一幅苍茫的秋景。玩赏了精巧清丽的姑苏园林,听罢水磨昆曲,品一壶唇齿生香的碧螺春,在绝伦的苏绣前一遍遍惊叹,走出粉墙黛瓦的幽深小巷,下到乌篷船上,水面上飘忽着淡淡烟霞,好像透明的轻纱,向着四
郁达夫与佛教文化
作者: 谭桂林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纪游文学  弘一大师  天台山  现代作家  佛教文化  《天目山中笔记》  苏曼殊  自然山水  禅宗  郁达夫 
描述:郁达夫与佛教文化谭桂林一、名士心态与逃禅意向终其一生,郁达夫并不信佛,但他与佛教文化却有着比较深厚久远的关系,这种关系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数量丰富、名闻遐迩的游记作品中。这位新文学草创时期就已成名而且功绩卓著的大师级作家,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早...
难忘百丈崖
作者: 刘长春  来源:雨花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好奇  天台山  周围  渴望  蕴藏  徐霞客  郁达夫  峭壁  世界 
描述:有朋自远方来,说是此来一定要登百丈崖,看看琼台、双阙的绝胜。我居天台山数年,因为忙,至今没有去过,只是在徐霞客、郁达夫的笔下领略过它的风采,心中早就蕴藏着一种渴望。私下里想:礼仪、好奇,两者兼
山水奇观 石梁飞瀑
作者: 陈瑜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奇观  横架  悬崖峭壁  书法家  史学家  石梁桥  南游  近代思想  郁达夫  文学家 
描述:法家米芾,曾为这美丽的风光题下了第一奇观,赞叹这一天工绝唱;我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说:……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而奇在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银河九道霜……。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在他的《南游日记》中写道:一道金溪,一道不知名的溪,自北自
一个秋士的独白:《故都的秋》赏析
作者: 朱思克 孙涛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北戴河  作家  故都  北平  元旦  知识分子  杭州  郁达夫  北京 
描述:《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年8月。1934年11日,郁达夫在《元旦感想》中写道:"想起范石湖的‘老病增年是减年’,少不得又要黯然神伤了。"又在这一年的《新年试笔》中说:"假若要我说出新年的心愿,而来作我的一年的希望的话,那我只盼望着今年一年能够不动一动笔,不写一篇字而可以生活过去。"郁达夫的确有
登鹳山
作者: 张受祜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东南  富春江  茅盾  严子陵  郭沫若  富阳  俞平伯  鹤山  郁达夫 
描述:华东文化名山。严子陵,颜真卿,苏东坡,郁达夫,茅盾,郭沫若,俞平伯,丰子恺……都在这里留下了遗迹或墨宝,同时山水风光美不胜收,所以到富阳来的游人几乎都要来登鹳山,才觉得不虚此行。
水月同里(外二篇)
作者: 陶文瑜  来源:雨花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名字  老屋  同里  丰子恺  作品  古人  苏州人  流水  郁达夫 
描述:或者是郁达夫,想着你是来拜访他或者他将要来探望你。就是在这个地方。实在遇见或者不遇见都是无所谓的,甚至记起了或者不记起也是不在乎的,你站在桥头看看流水和水上的帆影,看看老街和街上的乡亲,还有老屋,古树,还有不远
春游富春江
作者: 孙玉安  来源:文学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馒头  富春江  清代  江南  严子陵  桐庐  黄公望  黄山  郁达夫 
描述:早些年,读过清代刘嗣绾所作的"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因此,一颗活泼泼的诗意之心,总在遥想并憧憬着富春江的"青山屏"、"碧水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