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胡风视野里的文协与文协历史中的胡风
作者: 刘永春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协  茅盾  胡风 
描述:当时武汉文化界的领导者们,如茅盾和郭沫若等,有着既排斥对抗又团结合作的复杂互动。这些处境影响着胡风与左翼文艺主流之间的关系,也决定着此后胡风的历史命运。胡风在文协中的角色与作用,可以折射出文协历史进程的别样特点,而文协时期胡风的心态变化,也展现了其多面共存的性格特征。
多维透视:胡风的价值取向
作者: 张大伟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茅盾  舒芜  胡风  周扬 
描述: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对待历史事件的态度,往往在人际关系当中凸现出来。通过对胡风与茅盾、舒芜、周扬在不同历史阶段关系的考察,显现了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胡风的价值取向以及中国知识分子的整体精神气候。
延安精神的艺术再现——重读茅盾《风景谈》
作者: 李卫光  来源: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延安精神  茅盾  风景谈 
描述:当前正在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活动,重读茅盾有助于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通过对中景与人关系的分析,揭示出景与人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与学习弘扬延安精神结合起来,以加强今天人们的精神滋养.
茅盾、闻一多神话研究的比较
作者: 储冬爱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比较  神话研究  茅盾  闻一多 
描述:茅盾与闻一多分别是我国神话学发展史上两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 ,两人都对我国神话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比较学的角度从学术研究的起因、旨趣、对象及理论与方法四个方面分析了茅盾、闻一多两位学者在神话学研究上的不同 ,并指出这两种不同的学术风格对我们今天民俗学研究所具有的影响和启示。
《文学新报》是怎样问世的
作者: 萧蔓若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新报》  文学刊物  学术精神  汪啸帆  茅盾 
描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居心险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无端袭击新四军之后,气焰日益嚣张。闻一多、李公朴罹难于昆明,郭沫若挨打受辱于重庆。《新华日报》在“战时首都”屡开“天窗”,报社营业部遭受捣毁;较持公正言论的民营报纸只能在压抑中度日。特务横行,黑名单愈来愈长,“失踪”者迭有所闻。日寇日暮途穷,攻陷贵州独山,人心惶惶,文友们相见,也多唉声叹气,愁眉苦脸。
成仿吾向中央汇报工作经过
作者: 胡元平 董绍富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共中央  新文化运动  汇报工作  成仿吾  大别山  鲁迅  沈泽民  茅盾  鄂豫皖根据地  红二十五军 
描述:成仿吾(1897~1984),湖南新化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无产阶级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1931年11月,他被中共中央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工作,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部长,并兼任省苏维埃文化教育委员会主席、黄安(今红安)县委书记。1933年11月,他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赴中央汇报工作。1982年5月,他重访大别山故地。当他走进当年的办公地点时,泪流满面,当即赋诗:"三年征战在此地,劫后重来无故人。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露深情。"
胡风与第一次文代会
作者: 吴永平  来源:南方周末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筹备委员会  筹委会  文代会  茅盾  郭沫若  起草委员会  胡风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国统区  解放区农民 
描述:近年来,有些研究者为了维护胡风“思想斗士”的形象,不愿论及文代会筹委会的“位子”问题对他的情绪和命运的实际影响,这种善意的顾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当年,胡风因“位子”闹情绪之事尽人皆知,他与主流文艺思潮山崩地裂般诀别的底线,就埋在这里,而激化与变质则是在若干年后一1949年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
登鹳山
作者: 张受祜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东南  富春江  茅盾  严子陵  郭沫若  富阳  俞平伯  鹤山  郁达夫 
描述:华东文化名山。严子陵,颜真卿,苏东坡,郁达夫,茅盾,郭沫若,俞平伯,丰子恺……都在这里留下了遗迹或墨宝,同时山水风光美不胜收,所以到富阳来的游人几乎都要来登鹳山,才觉得不虚此行。
尽信诗不如无诗
作者: 王峰  来源:中学生百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陶然  李白  游记  题咏  文章  诗词  茅盾  卧游  线装书 
描述:茅盾写过一篇文章,说他出游之前习惯先找些线装书,读一读前人对于这个地方的题咏、游记等等,于是乎陶陶然有卧游之乐,但一到现场,就知道又被那些十分华赡的诗词游记骗了,遂感慨"文人之笔之可畏——能化平凡为神奇"。
名人的读书方法
作者: 王廉官  来源:语文月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卢梭  梁启超  朱熹  名人  治学方法  毛泽东  茅盾  张溥 
描述:精读一本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强调读书要精读一本书。他说:精读要一字不遗,即一个字,一个名词,一个人名、地名,一件事的原委都要清楚;精读是细读,从头到尾地读,对照地读,反复地读,要详细地作札记;精读一本书不是只读一书,是同时间只精读一本;精读可以先读一书的某一部分;精读的书可以一人一种。二分群书梁启超提出把每日所读之书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精读的分两类:一类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一类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