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神枪
作者: 汪松涛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别山  民国时期  禽兽 
描述:民国时期的大别山南麓,山林茂密,人烟稀少,野兽常常出没其间,因而成就了大批的狩猎之人。每每农闲时节,天寒地冻之时,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单枪匹马,循着禽兽们留下的蛛丝马迹,和禽兽们一样出没于山野之间。他们当中有枪使得好的
梅汝璈,我们不该忘记的人
作者: 赵萍  来源:课外阅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梅汝璈  民国时期  中国 
描述:闻一多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企及的人物。朱自清的胃最硬,闻一多的骨头最硬,而二人的同事梅汝璈,肩膀最硬。因为梅汝璈代表的是抗战八年飘荡在天国的华人亡灵和依然惨淡生存的四万万活人,所谓铁肩担道义啊。但其实何止这八年?“东京审判”中国部分是从皇姑屯事件开始算起的,这个理由显然为国际检察局已经接受,电影《东京审判》里第一场大规模的法庭戏就是说的这一史实。应该说,那时候海归派的气节和道义感是非常强烈的。麦克阿瑟的十二道金牌令都下了数道了,中国检察团才刚刚成立,而法官人选还没定下来。蒋介石当时挺不把这事当回事的,当时蒋
民国学人的理学救国论:以汤用彤、唐文治、贺麟为中心
作者: 乐爱国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救国  民国时期  民族气节  理学 
描述: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背景下,有不少学者积极推崇作为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宋明理学,汤用彤、唐文治、贺麟甚至把理学看作救国治世之良药,并且与民族气节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民国时期对于
民国时期退伍军人滋生事端问题
作者: 李琳琳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意义  退伍军人  民国时期  滋生事端  原因 
描述:军人退伍后,国家应对其进行妥善安置。安置不当的退伍军人就会滋生事端,成为侵害社会肌体的毒瘤。本文以民国时期退伍军人滋扰事端的几个个案为例,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既文亦质——论闻一多的书法与篆刻{下)
作者: 闻博  来源:收藏与投资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书法  民国时期  闻一多  知识分子  文化环境 
描述:民国时期最直接鲜明的体现着“民国书风”的是一批在新文化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文人学者型书家。文人都是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文人书法则是这些知识分子创造的书法。
黄侃的“为徒之道”
作者: 赵建伟  来源: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刘师培  国学大师  老师  黄侃  生活问题  章太炎 
描述: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黄侃(字季刚)一生有两位最重要的老师,一位是在日本留学时结识的章太炎先生;一位是仅大他两岁的刘师培先生。黄侃生性孤傲,桀骜不驯,甚至一些生活问题也为时人所诟病,但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他却有着独特的“为徒之道”。
21世纪余叔岩研究的新进展:《佘叔岩与佘派艺术》评介
作者: 王灵均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1世纪  古典形态  谭派艺术  评介  余派艺术  民国时期  京剧艺术  余叔岩 
描述:余叔岩在继承其师谭鑫培创立的谭派艺术的基础上,清机自引、天怀独流,开创了泽溉后世、影响深远的余派艺术,奠定了京剧老生艺术的古典形态。他与杨小楼、梅兰芳并称为民国时期京剧界的“三大贤”,共同代表着京剧艺术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更是京剧老生行中迄今无法逾越的丰碑。
新编大型黄梅剧 美人蕉
作者: 张银旺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革命者  美人蕉  民国时期  黄梅剧  描写  创作  现代  黄梅戏  戏曲 
描述:《美人蕉》是一部全新创作的现代黄梅戏。描写民国时期一个女人的命运,讲述了一个女主人公美人蕉与三个革命者之间的感情与故事。话剧导演王延松首度涉足戏曲
民国时期安庆戏曲活动(1945年-1949年)
作者: 郑立松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条件投降  电影院  戏曲活动  安庆  民国时期  抗战时期  1949年  大后方 
描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遍了全中国,抗战时期从安庆逃到西南大后方的难民纷纷兴高采烈地返回故里。安庆的戏院、电影院、书场相继开业,皖钟大舞台、华林剧院(现在的钱牌楼胜利电影院)
红楼戏的前世今生
作者: 支涛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时期  现代意识  八十年代  红楼梦  民国时期  宝玉  四十年代  戏曲改良  黛玉  小说 
描述:的红楼戏,即清红楼戏;第二时期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戏,大致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第三个时期是五十到七十年代;第四个时期是八十年代至今。由于受时代影响,每个时期的红楼戏在剧作主题、人物形象刻画、导演手法等各个方面都有不同侧重。本文主要通过对红楼戏演变过程的整体把握,探索新编红楼戏的可行性和现代意识。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