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基于美好乡村建设的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空间重构研究
作者: 刘夕宇  来源:安徽建筑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村庄空间  重构  美好乡村  安徽大别山片区 
描述: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推进,传统村庄空间已发生较大转型。安徽省内平原地区的村庄,随着乡村工业发展、周边城镇的带动,自身空间发展经历了分散、积聚和多元化发展的过程,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处于大别山山区的村庄,由于外在动力缺乏而内在动力不足,村庄空间大多仍处于相对分散、落后的局面。
全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背景,利用比较分析与归纳研究的方法,从区域视角对安徽大别山片区村庄空间现状特征、重构
时髦语汉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与重构
作者: 刘松涛 黄婷婷  来源:时代报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构  转换  文化意象  时髦语 
描述:时髦语的汉译需要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象进行正确的转换和重构。本文试着对时髦语的汉译进行分析,探讨文化意象在时髦语汉译中的转换与重构,使时髦语源语涉及的文化意象丰满起来,增强文化意象在受众认识理解中的清晰度,提高翻译质量和促进文化交流。
浅谈大学精神的演变与重构
作者: 宋文生  来源:改革与开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精神  重构  演变 
描述:大学精神是大学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成果。追求自觉的学术精神、向往永恒的道德精神、拓展敏锐的时代精神是重构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
作者: 夏永梅  来源: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学  重构  人文精神  融合 
描述: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具有丰富人文知识内涵的核心学科之一。树立人文意识,结合学生认知体验,充分挖掘校内外人文资源,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并注重人文评价的运用,是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重构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关系的重构
作者: 吴敬秋  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乡关系  重构  新农村建设 
描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城乡差距拉大的问题。当前,我国城乡差距拉大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社会发展差距拉大、基础设施和面貌上的差距拉大这三个方面。通过构建协调发展的城乡经济关系、和谐相处的城乡社会关系、良性互动的城乡文化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前提和保障。
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反思与重构
作者: 周玉蓉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决策机制  重构  地方政府  反思 
描述:构建科学民主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充分认识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重要性,理性地反思当前的现状,探索构建科学民主的地方政府决策机制的有效路径,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的现实选择。
解构与重构——浅评布迪厄《理论理性批判》
作者: 向异之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重构  二元对立  实践 
描述:《理论理性批判》(《实践感》之卷一)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一份代表性成果。该书通过对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批判,提出其实践理论。该书是其实践理论的重要作品,对于后来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重构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
作者: 刘盛华 郑友阶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构  自主学习模式  大学英语视听说 
描述: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模式是建构主义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的产物。目前的网络管理平台无法体现建构主义情景中的"协作"和"会话"因素,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效能没有完全体现。探讨对目前模式的重构,可以从完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和监管体系和评估机制着手。
“东坡文化”之肇始、解构及重构
作者: 谈祖应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东坡文化  重构  黄州  肇始 
描述:通过对苏东坡黄州作品全面深入地研读分析,援引若干著名苏学专家、文化学者的有关立论,文章确证:黄州,是“东坡文化”之肇始、解构及重构之地。
“中国艺术精神”问题研究:以徐复观为出发点
作者: 刘建平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重构  徐复观  庄子美学  中国艺术精神  儒家美学 
描述:中国美学的发展,就其基本形式而言,是围绕着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问题而展开的,这些概念、范畴、问题往往贯穿于中国美学的始终,显现了中国美学的生命。“中国艺术精神”问题并不是20世纪才产生的问题,传统的诗论、词论、画论也多有涉及,然而,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语境中,这一问题区别于传统诗论、词论在体系内作
全文:中国美学的发展,就其基本形式而言,是围绕着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问题而展开的,这些概念、范畴、问题往往贯穿于中国美学的始终,显现了中国美学的生命。“中国艺术精神”问题并不是20世纪才产生的问题,传统的诗论、词论、画论也多有涉及,然而,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语境中,这一问题区别于传统诗论、词论在体系内作自我追问之处就在于,它具有回应全球化浪潮和“艺术终结论”思潮、探寻中国艺术现代价值的特殊意涵。以徐复观为代表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艺术精神走向崩溃、西化大潮的步步紧逼下,从美学和艺术的层面反思中国艺术精神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