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彩霞裁一片灵感播千重
作者: 饶学刚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词曲  时代变革  诗选  情感  灵感  审美情趣  彩霞  审美愉悦  当代  词选 
描述:“翩翩翠羽萦诗梦”——诗集美 近读当代女诗人程菊仙《翠羽天遥诗词选》(以下简称“程诗选”),获益良多。从咏史、怀古、追缅的历史回音到世事、国事、家事的时代变革,从题赠、唱和、寄远的诗友情谊到儒家、佛家、道家的哲学思辨,从山水、田园、花卉的情感世界到中外人性、精神、命运的互动嬗变,从民俗、陈迹、山居的文化之源到自然、人类、社会的发展前瞻,程菊仙都将它们一一纳入“程诗选”的泱泱网构中,呈现着五彩缤纷的万花筒世界之美。
张庆和,农民作家的范本:兼论四大农民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地位
作者: 饶学刚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作家群浠水派  张庆和  意义深远  范本  时势造就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的年代,这一时势造就了浠水四大农民作家。农民作家群浠水派的崛起,不仅为进一步发展浠水县"业余文学创作之乡"、后农民作家群浠水派的建设,起着现实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全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历史借鉴意义。
“四面楚歌”本事历史考察新说——兼与罗来国、程道法等先生商榷
作者: 饶学刚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吴陷楚郢都  四面楚歌  楚汉垓下之战  楚屡次军事失利  鸡鸣歌 
描述:“楚歌”和“四面楚歌”的涵义基本相同。只是“四面楚歌”什么样子?鲜为人知。人们通常把“四面楚歌”只与公元前202年楚汉垓下之战事联系在一起。笔者以为公元前504年即楚昭王十二年,吴陷楚郢都(今江陵)时的移情歌也称“四面楚歌”。汉军或吴军,他们模仿“鸡人”,鸡鸣起唱,造成军士前呼后应、气吞山河的威武之势,产生强大的情感鼓动效果,导致楚军四面受敌、孤立无援、思亲恐惧而倒戈。“四面楚歌”由此得名。可以说,“四面楚歌”不单指公元前504年吴陷楚郢都吴军唱的动摇楚军心态的鸡鸣歌,公元前202年楚汉垓下之战汉军唱的动
撒向青山绿水间
作者: 饶学刚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实践  政治  意识形态领域  新华书店  中华诗词  文化素养  诗歌  新田园诗  东坡赤壁  唐诗三百首 
描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的《新田园诗三百首》已经问世。 文化是人类群体生活实践在物质和精神上所创造的成果总称。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社会生活、文化素养、灵魂精神、浪漫情调的真切体现。诗以唐冠,词以宋巅。
东坡文化研究上的惰性思维
作者: 饶学刚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坡文化  陋见偏见  惰性思维  学风浮躁  研究 
描述:东坡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形势大好。然而当今苏学研究领域出现的种种惰性思维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的思考和关注。
苏轼葬郏县上瑞里原因臆探
作者: 饶学刚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流程  郏县  葬地  多元文化  东坡  文化现象 
描述:从苏轼生命流程与东坡文化现象的视角切入,揭示了东坡"贪恋圣世","得共中原",视葬地"类蜀之峨眉山"而"喜其风土",向往"皇天后土","还千古英灵之气"等深蕴的文化内涵,从而认定东坡嘱葬嵩阳小峨眉乃历史的必然。
架桥搭梯 披沙简金——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读后
作者: 饶学刚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建  架桥  整理研究  校注  文化遗产继承  古籍整理工作  王宗堂  诗集 
描述:架桥搭梯 披沙简金——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读后
楚地乡歌“下里巴人”纵横谈
作者: 饶学刚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遗存  楚地乡歌  楚客  楚巴文化  土家族  下里巴人 
描述:“下里巴人”和“阳阿薤露”源于巴文化、周文化与楚文化。楚灭巴后,巴人成为楚客,而“下里巴人”和“阳阿薤露”仍在楚地传唱,成为“乡歌俚调”。传承或受其影响的还有“扬歌”、“竹枝歌”、“鸡鸣歌”和巴人后裔土家族的“穿号子”、“跳丧鼓”、“摆手社巴歌”。
我国火葬源流初探——兼评“中国火葬习俗来自印度”说
作者: 饶学刚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殡葬改革  神话传说  原始宗教信仰  灵魂崇拜  社会趋势  精神文明建设  封建社会时期  青铜文化  殡葬管理  社会主义阶段 
描述:我国火葬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文化时代早期,并不来自印度。它大致经历了神话传说时代的原始宗教信仰,到封建社会时期的追缅礼仪,到社会主义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样三个重大演变、发展、改革的阶段,形成了人死后处理尸体的一种必然的习俗制度和社会趋势。火葬科学、经济、文明、卫生,是反映、表现、巩固和发扬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素质、民族自我中心意识的重要手段。当前,我们应继续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进行殡葬改革,取缔封建迷信活动,大力推行火葬。
开拓苏学研究的新领域─—杨胜宽《苏轼人格研究》读后
作者: 饶学刚  来源: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研究  领域  苏轼 
描述:苏轼是一个球形人物。他的诗词文赋前人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人格的研究,少有人涉足。杨胜宽的《苏轼人格研究》开拓了苏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价了该书,认为在古典作家研究方面,开了人格研究的先河。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