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8110)
报纸(26796)
图书(7008)
会议论文(928)
图片(805)
学位论文(674)
本馆藏书(185)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化 (73806)
黄冈名人 (41514)
黄冈景秀 (17299)
黄冈名戏 (11480)
黄冈特产 (366)
黄冈美食 (41)
按年份分组
2017(994)
2016(15031)
2015(11439)
2014(10703)
2013(10566)
2012(10756)
2011(8679)
2010(8747)
2009(7317)
2008(5776)
2007(5669)
2006(4852)
2005(3704)
2004(3632)
2003(3199)
2002(2763)
2001(2327)
2000(2130)
1999(2137)
1997(1904)
1996(1837)
1995(1686)
1994(1649)
1993(943)
1990(1090)
1989(991)
1988(987)
1987(1090)
1983(780)
1957(151)
按来源分组
黄冈日报(13500)
鄂东晚报(3005)
楚天时报(845)
湖北日报(727)
人民日报(210)
楚天都市报(187)
农村新报(136)
楚天金报(107)
人民政协报(72)
武汉晨报(66)
长江商报(62)
武汉晚报(55)
恩施日报(48)
湖北电力报(38)
人民日报海外版(28)
农村金融时报(28)
新民晚报(24)
中国质量报(23)
中国税务报(20)
经济日报(18)
三峡晚报(12)
中国食品报(12)
中老年时报(11)
新民晚报美国版(11)
中国渔业报(10)
中国特产报(7)
中国经济时报(7)
农民日报(6)
中国贸易报(4)
湖北科技报(2)
相关搜索词
回忆母亲严凤英
作者: 和璐璐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忆  父亲  自杀  母亲  印象  军代表  严凤英  黄梅戏  安徽  不同意 
描述:经典唱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无人不晓,但七仙女这个完美形象的创造者严凤英却并非尽人皆知。80年前的今天,严凤英降生于安徽桐城罗家岭,当年这个因唱戏为族人所不容而被迫离家的小女孩,后来竟然把黄梅戏从乡野引入都市,把乡间小调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大剧种,并成为公认的一代黄梅戏宗师,其38岁的传奇人生也成为艺术界永恒的题材。
古代女子对丈夫的八个雅称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近代以来  称呼  宋代  单音节词  古代女子  丈夫  说文解字  杜十娘  妻子  黄梅戏 
描述:一,良人。古诗有云:"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二,郎。为了避免"良人"称呼的不便,后来人们便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字,代表了丈夫。三,郎君。单音节词有点太甜腻,于是后来人们
加快母亲严凤英
作者:暂无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经典唱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无人不晓,但七仙女这个完美形象的创造者严凤英却并非尽人皆知。80年前的今天,严凤英降生于安徽桐城罗家岭,当年这个因唱戏为族人所不容而被迫离家的小女孩,后来竟然把黄梅戏从乡野引入都市,把乡间小调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大剧种,并成为公认的一代黄梅戏宗师,其38岁的传奇人生也成为艺术界永恒的题材。 王小亚是严凤英的大儿子。由于父亲王冠亚年事已高,弟弟王小英在母亲去世时年纪尚小,因此回忆起严凤英,王小亚无疑是思路最为清晰的一个人。在安庆见到王小亚,是在一个有着难得暖阳的下午,曾经担
杜撰:姓杜人撰写的东西
作者: 裘影萍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词害意  天台山  感遇  现代汉语词典  泥蟠  仙记  杜光庭  墉城  诗家  石延年 
描述:"杜撰"这一词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语与姓杜的人有关,而且还是姓杜的人撰写出来的东西。"杜撰"这一词起源于唐五代,与杜光庭有关。杜光庭(850-933年),字圣宾,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时,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道
茶叶外传
作者: 陈铭华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叶  茶树种植  日本茶道  天台山  煎茶  茶籽  饮茶习俗  传入  世纪初  中国商人 
描述:公元4世纪末,茶叶随佛教由我国传入高丽,为我国茶叶外传之肇始;南北朝宋元徽时(473-477),土耳其商人与中国商人在蒙古边界,以物易茶,开创我国茶叶对外贸易之先河。中唐时期,朝鲜半岛开始种植茶叶。公元868年,新罗国少年崔致远奉父命到大唐求学,后中进士在中国为官,他回国后极
苏东坡“减肥”
作者: 马啸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东坡志林  洛阳日报  身材苗条  蔬食  马季  三盘  凭什么  一曰  《礼》  东坡先生 
描述:众所周知,苏轼不但是大文学家,还是著名的美食家,以他的号命名的"东坡肉"至今仍是一道名菜。苏轼喜欢吃肉,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也曾克制过自己的食欲。据他自己写的《东坡志林》记载,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八月,苏东坡决定节制饮食,每餐不过"一爵一肉",即使有贵客临门,也不
与谁同坐
作者: 潘姝苗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苏州园林  拙政园  《点绛唇》  诗句 
描述:“与谁同坐”,出自苏东坡《点绛唇》里的诗句,被取用于苏州园林拙政园里的一亭,此轩吸引了不少游客。 与谁同坐,不是一种姿势,而应该是一种意境。 “与谁?”是我们在尘世交往中时常会有的疑惑。
江南原本是畏途
作者: 胡展奋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多年前,学生的一个课堂提问把我给当场噎住了。 话题是从议论现当代一批名记者的坎坷生涯开始的,议着议着,不知怎么地就议到了传统文人的结局大抵不妙,唐宋以下,都离不开一个“贬”字,贬窜最著名、最资深的要算苏东坡了,几乎大半辈子都在流放。 然而有同学表示异议,她站起来说,老师,我怎么就觉得当时的朝廷忒有温情,所谓的“流放”简直都是“火线提拔”和“公费旅游”的高级黑,比如印象里最苦的是岭南,但是怎么解释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呢?日子美得不想回京了。
邓拓捐献《潇湘竹石图》轶事
作者: 丁冬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邓拓  捐献  孤本  轶事  抗战时期    中国美术馆 
描述:《潇湘竹石图》纵28厘米,横105.6厘米,绢本。图本身有湘中杨元祥之题,拖尾有叶浞、钱复等元明题跋凡二十六家。苏东坡传世珍品仅两幅。《枯木怪石图》已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潇湘竹石图》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历经几番波折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曾任吴佩孚秘书长的白坚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北京风雨楼古玩店买到苏东坡的两幅画:《枯木怪石图》和《潇湘竹石图》。
宋朝最可爱的部分
作者: 蒋勋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岭南  做官  欧阳修  可爱  王安石  宋朝  荔枝 
描述:我最喜欢北宋。像欧阳修、王安石这些人,都可以进退不失据,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对人格的完美要求,他们做官不是为别人而做,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非常清楚做官与不做官之间的分寸。苏东坡不会因为自己被下放了就不做事,他要做的事情反而更多。他被贬到岭南,觉得那里的荔枝很好吃,这意味着他并非完全为了政治而活,他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告诉人家荔枝多好吃。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