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本馆藏书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9)
按栏目分组
黄冈名人 (5)
地方文化 (3)
黄冈景秀 (1)
按年份分组
2016(6)
2013(2)
2009(1)
按来源分组
东坡赤壁诗词(2)
金融世界(1)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1)
食品与生活(1)
群言(1)
政协天地(1)
军营文化天地(1)
中外文摘(1)
相关搜索词
杜撰:姓杜人撰写的东西
作者: 裘影萍  来源:中外文摘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以词害意  天台山  感遇  现代汉语词典  泥蟠  仙记  杜光庭  墉城  诗家  石延年 
描述:"杜撰"这一词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语与姓杜的人有关,而且还是姓杜的人撰写出来的东西。"杜撰"这一词起源于唐五代,与杜光庭有关。杜光庭(850-933年),字圣宾,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时,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道
岭南,那一片热土
作者: 纵华政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水轮流转  纸卷  百越  西点军校  岭南人  安之  波涛汹涌  家国  临时任务  诗家 
描述:翻阅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那种来之安之的洒脱与旷达,还有溢出纸卷的浓浓酸涩,一种回望繁华中原的不甘与无奈。因为那时的岭南,仍是百越之地,还极为穷苦落后,常被视作流放发配仕途失意人的绝佳之所。风水轮流转,如今在高歌“孔雀东南飞”的时代,岭南大地俨然一片国人眼中的热土,繁华富庶已令中原人士止不住艳羡。我们今天所说的岭南,大致为广东、广西和海南境地。我走马观花地去过几次,那里现代化程度与西部地区的确不可同日而语。车水马龙的街道景象至今已经大为模糊,可是广州
“中华诗国”论(下)
作者: 孙绍振  来源:政协天地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雍正皇帝  采薇  中国诗歌  乌台诗案  盘峰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歌理论  论诗  诗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 
描述:儒家有杀身成仁的传统,诗家有杀身成诗的传统,有不少因为写诗而被砍了脑袋的。苏东坡因为所谓乌台诗案,差一点没了命。而文天祥从容就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独特的是,漫不经心的即景写实,“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雍正皇帝怀疑此诗讽刺满人不懂汉文,诗人就丢了脑袋。当然,诗也有
朝也西湖,暮也西湖
作者: 李贯通  来源:群言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生石上  赖少其  兰舟  更钟  接天莲叶无穷碧  唐诗宋词  故乡人  东坡  诗家  泗洲塔 
描述:“东坡太糊涂,西湖复西湖。”赖少其先生的这句话,总会在文人心底激起无边的波澜。当初的调侃也好,叹惋也罢,却是对苏东坡命运的经典概括。中国古代的官员,有几人像他那样,揣了冷飕飕的任职文书,拖家带口,在中国的几十个州疲于奔命?有几人像他那样,阅尽宦海险恶,饱尝溺水之危?所谓经典概括,舍弃了大多的岁月烙印,只留下让他倾情以注的两个西湖。
不俗又不瘦
作者: 李飞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僧  老饕赋  初食笋呈座中  蔬笋气  李商隐  陈味  李渔  论诗  诗家  令人 
描述:友人南来,照例下馆子叙叙旧。见餐单有竹笋炒肉,忍不住便叫了一份。端上来的竹笋炒肉,笋鲜肉美,让人马上就想起春天的味道。这就是笋的感觉。苏东坡曾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好事者顺着东坡公的意思,再添上两句,便有了"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想不俗又不瘦,顿顿笋炒肉",读起来竟宛如一首尚算工整
纪念酬赠
作者: 王建明 涂普生 童怀章 杨鹏飞 蔡炳文 雷一大 潘祖贻 梁儒兴 刘卫东 邓寿康 文会春 林燕兰 龚群 胡盛海 王平 刘炳成 张世才 王慧田 王荫琴 卢华 王汝青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凯  中华诗词学会  吟坛  黄冈  邓嘉  刘卫东  生知  临皋  妙手丹青  诗家 
描述:纪念酬赠
盯住身边最新最美的事物
作者: 龚仲达  来源:东坡赤壁诗词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村前  早梅诗  取象  郑谷  电光火石  绿柳  名人轶事  诗家  张耒  杨巨源 
描述:要想做出一首好诗,首先必须拥有最新颖、最鲜活的材料。这就像做饭,不一定要有大鱼大肉,但一定要有新米鲜菜,而不能是陈谷子烂萝卜。这就是作诗的第一步:取象。诗歌的取象,务必求新。如何求新?首先,要能见他人所不易见到的新事物。做新闻的人,要有一只随时能嗅到新闻气息的鼻子。作诗的人,同样要有一双随时能发现诗的眼睛。
“春日遐思”组文赏析
作者: 易爱玲  来源: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花树  清新活泼  早春二月  写作对象  早春时节  古诗文  人生的思考  文都  有对  诗家 
描述:“诗家清景在新春”,春天百花开放,莺歌燕舞,泉水叮咚,万物勃发,能使人心生美好之情,让人陶醉;另一方面,绵绵的春雨缠绵悱恻,不可断绝,美景转瞬即逝,也容易触发诗人们敏感的情绪,发出各自的感慨,因而古代的诗人们似乎都特别偏好春天。到了当代,春日也同样总是能引发人们的遐思,我们一起看看三位作者都抒发了各
江上之清风 山间之明月:读苏东坡《赤壁赋》有感
作者: 夏海  来源:金融世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赤壁赋  制科  《前赤壁赋》  湖北黄冈  乌台诗案  广东惠州  诗家  临皋  礼部尚书  哲宗 
描述:苏东坡是宋代大文豪,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文豪。他的成年主要生活在北宋神宗、哲宗年间,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获宋代学子最高荣誉,官至礼部尚书,风光一时。然而,他的禀性和情操,却使他一生坎坷,屡次被贬。他自嘲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即被贬到现今的湖北黄冈、广东惠州和海南岛。"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苏东坡的坎坷经历没有成就他政治上的事业,却造就了天才的
Rss订阅